黄业勇
(南宁市大联小学,广西 南宁 53021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改变,就小学学校的管理来说,管理者不仅要做好常规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而且要重视学校整体的安全教育与道德素养教育,这是基于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理念的基本管理方向,也是新的教育形势赋予每位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基本责任。基于此认识,本文主要从德育与安全教育两方面出发,研究如何强化学校的管理,期望进一步提升小学学校管理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德育;安全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同时也对教育体制的要求不断升高。但当前关于国内教育有较多的问题,其中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不完全,管理模式单一,教育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与此同时在新课改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后小学教育工作人员以及校内教学思维无法快速适应,导致部分地区教育进度停滞不前。尤其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安全教育两个方面,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社会公德心,可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关键。而安全教育是致力于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拥有基础自救自护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德育和安全教育并举是提高小学教育与管理的重要问题。
1.德育教育及安全教育的现状
德育教育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指导理念,融入诊治、道德、心理健康以及法律的学科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是促进学生在拥有健康身心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而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样能够为学校管理奠定基础。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未成熟,此时结合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对其思维成长以及综合发展有较大的助益。但目前国内德育教育的现状存在较多的瓶颈。细分后,关于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没有明确目标进行引导、教育方法的实践性较低、教学观念固守传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格局的快速发展。以上几个问题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下最常见的。
1.1没有明确目标进行引导
当前教育管理理念下小学生的教学重点多集中于文化课以及智力的培养,对德育教育没有较强的重视性。尤其是部分老师以及管理层对德育教学不重视,导致目前德育教育的方式以及理念出现停滞。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不能够合理定位德育教学在整体教育中的位置。受此影响德育教学与社会脱轨,教学内容与学生而言没有真正的使用意义和价值。
1.2教育方法的实践性较低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有限,尤其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国目前多数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理论知识未依赖实践操作。此外小学生无法对所有德育理论知识做出正确的理解,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这种现状下学生会对德育教学失去兴趣,拥有懈怠心理。此外德育教师自身不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教学方法刻板固守。
1.3教学观念固守传统
教学方法不新颖也是当前德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内教育受长期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固守刻板的特点。教学方法多以课内教学和书本上固有的知识点内容为主,缺乏了德育教学该有的全面性和个性化色彩。德育教学需要与社会接轨,学科中心思想来源于生活同时要充分适用于生活。因此,从当前这种固守刻板的教育理念来看,德育教学的教学观念需要及时转变才能够充分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1.4无法适应当前社会格局的快速发展
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而拥有良好的文化及道德,同时兼具“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德育教育要坚持跟随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党的领导。
但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学校的管理体制无法快速应变并适应节奏较快的社会发展,导致具体的学校教学计划实施时出现局限性。
1.5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无法并举
学校对德育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的重视性不高,同时受到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渠道不统一的影响,导致两者无法同时进行,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2.实现德育与安全并举的学校管理与教育措施
2.1规范德育教育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施需要从教师以及教学理念、教学目的等几个方面积极开展。首先,全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认知,了解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纠正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德育教学有别于智力开发和语数外的教育,德育教学综合性较强,且不涉及学术, 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色彩设计教学方案。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观念,参与教学的老师应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2落实安全教育管理
在落实安全教育管理时,首先要从学校内部的安全抓起,尤其是硬件设施的安全性,老师以及学校要定期对电路、校园公共区的障碍物、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等做检查。尽早排除学校的安全隐患。此外要从校园风气抓起,严格避免校园暴力,制止打架斗殴的事件。此外要合理完善校园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校园霸凌、偷盗、诈骗、打架、携带危险品这类造成安全事件的违纪行为需受到的惩罚。
除了整顿校园风气,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还应该强调校外需注意的安全隐患,如过马路须知,假期游玩须知,自然灾害的逃生须知等多种综合的社会安全风险。关于这类安全教育,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活动类型进行强调。设计安全教育主题“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规定活动的开展地点,同时规划活动内容,有老师或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对所有学生宣读《中小学校安全规定》。总结其中的安全管理条例,同时归纳社会上常见的校园安全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阐述,强调安全事件引发的严重后果,同时借助活动向学生灌输生命的珍贵意义。
在结合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老师成立安全督查小组,同时将督查机会交予学生,由学生周期性的完成相互监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过程中还需结合自然灾害的逃生演练,提前讲解逃生时必须知晓的逃生技巧。过程中为了体现德育教学的意义,应该加入相关灾难事迹中感人的人物事迹,通过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人生观、世界观。
2.3德育教学与安全教育融合
德育属于非学术学科,具有社会性、道德性、综合性,是强调学生拥有良好社会认知、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广,与安全教育相互融合组织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德育以及安全教育的重视性。德育教学以及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具有德育和安全相互融合的教学观念,此外老师要根据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此外相关活动的举办需要具有周期性,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设施对安全事件、德育观念的延续做积极的宣传。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育以及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德育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存在瓶颈,同时相关领导以及一线老师对德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视性不高,导致学生对其不具有良好的认知。少数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的目的不正确,使得最终的教育效果较差。鉴于此,将两者积极结合,并融合其共性,使学生在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对校园安全有较高的重视性。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教育现状下小学德育教学和安全教学的现状,并就其问题做出具体的阐述,积极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以此来提高现状下德育安全教育的质量,推动学校整体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飞鸿.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名师在线,2018(22):92-93.
[2]李德库.浅议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9(10):191-191.
[3]包悦.关于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8(08):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