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珍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二中学 653499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化学用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日常生活用品。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化学教学在这一阶段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环保兴趣的提升,使学生形成乐于保护环境的思想,这对于推动我国环境改善、促进我国公民环保观念的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渗透
所谓“绿色化学”理念,是指一种以实行无污染实验为核心思想的化学实验理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求使用无毒害、无污染的实验材料和试剂来进行实验,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将教学中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和损害降到最低。同时,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到化学教学中,能够感染学生逐步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起到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的作用。
一、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重要性
学生是在初中第一次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对于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充满好奇心的。绿化学理念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被提出,众多教师都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还处于知识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以往的化学教学都只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而很少从环境保护角度去探究如何减少或消除化工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从环境保护角度去学习,做实验,探究如何生产绿色化学产品,避免有害物质产生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国民的环保意识淡泊及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而绿色化学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于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和偏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迫在眉睫。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时代的发展脚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将其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过程中,并为我国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为我国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环保意识的优质人才。
二、减少药品用量,降低试剂浓度,循环使用化学药品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没有指明药品的用量和浓度,化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时对涉及药品用量和浓度的实验进行探索。例如,以降低药品浓度、减少损耗为手段,预防环境污染。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中的浓度是标出来的,而有些则没有。我们在酒精的用量上可以控制,这不仅节约了药品的使用,而且与此同时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所以我们在日常化学实验中应该尽量削减药品的用量,我们的目的是要贯彻绿色化学理念。还有就是尾气的处理,改进尾气吸收装置,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这样也体现了环保。比如说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就可以利用视频展示,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在防止点燃酒精灯时,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这时会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气体,也会对学生和教师造成危险,所以用视频展示是一个好的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更安全。
案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稀硫酸)。其实学生只取2mL稀酸即可,减少了酸的用量却观察到同样的效果,也减少了处理废酸液的量。
案例二:在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如指示剂酚酞、石蕊等原浓度为0.5%~1.0%,经改进可减少到0.1%~0.25%;在配制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硫酸铜、氯化钡等溶液时也可考虑降低浓度,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环境污染。
案例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废弃物有二氧化锰、锰酸钾、少量高锰酸钾,可先加热,反应完全后再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来回收二氧化锰并循环利用。
三、合理处理废弃物
以往化学教学中,我们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忽略了化学实验废品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在“绿色化学”理念下,我们要带领学生,处理好化学试验副产品,科学合理的对有害化学废弃物进行管理。
例如,在氯气的制取实验中,由于氯气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会污染大气环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番强调,氯气一定要在经过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再排放,杜绝氯气肆意排放的现象。
四、缩小化学实验教学规模。
很多体积较大的化学器材实际上很没有必要,既占用了过多空间,又会给实验操作带来不便。可适当缩小化学实验规模,实验流程、试剂不变,不影响实验效果,又能节省实验成本,这同样是“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为控制化学试剂的剂量,减少化学废物,老师在讲课时可使用微型的滴管、滴板、试管等做示范。对高中学生而言,微型化学实验器具、微型化学实验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更便于学生操作,实验中排放的化学废物减少了,学生的操作安全性更高。比如,指导学生学习使用试管时,起初让学生利用清水练习操作,待操作熟练后,再将清水换成化学试剂。一方面,缓解了学生初学化学实验的紧张感;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试剂浪费。
五、重视无机化学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阶段却少有化学实验,学生虽然对实验有兴趣却很少能亲身体验。而大学的化学实验课则非常繁多,上课时间甚至占学生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从实验课入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动力,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增加化学实验课或者将理论课搬到实验课上,两者结合起来把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其所学的知识。
六、使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在化学课堂的展开。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绿色化学的相关视频,感受绿色化学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其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使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将绿色化学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自行利用绿色化学理念解决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也可通过提问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运用绿色化学理念解决问题。在教师带领学生认识金属汞对土地造成的危害时,可进行在土地里放置汞电池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表明,被汞电池污染的土地会严重硬化,不适合作物的生长。这样直观的实验结果可提高学生对环保的重视。丰富的教学形式不仅是对初中化学教学的突破,更为整个教育事业起到了表率作用,为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总结: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要注意绿色实验,倡导并积极实施这种实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更要从化学实验做起,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同时也就是要逐渐接受绿色化学理念的时候。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实验时,要注意从教材、化学实验和日常习题这些多角度来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让每位同学都体会到绿色化学的真正意义,帮助他们树立这种观念和环保意识。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当前环境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郭起.略谈绿色化学在中职化学教育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4):282.
[2]关萨茹拉.绿色化学在中职化学教育中的渗透探究[J].求知导刊,2018(23):136.
[3]赵进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81+83.
[4]万亚辉.“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化工研究,2018(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