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吴睿
[导读] 美术是承载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美育为核心教育理念
        吴睿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美术是承载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美育为核心教育理念,围绕学生主体实现创新教学,在大学美术的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的美感教育,教师需要对学生推行综合教育的形式,把握美育教育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引导,完成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教师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在美术的美育中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转化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美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美术;美术教学;美育教育;美育教学
        引言:
        在美育教育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美学是一门抽象概念,学生个体差异,思维认知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认知,通过美术教学的鉴赏,学习,实践等多个方面,教师对学生在美术教学框架中,系统性的完成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通过美术教学将抽象的美学理念直观化,可视化,提升学生对于美学的感知学习,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行,美育教育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在促进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建设,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体验,以知识能力的学习为主线,通过科学性方法引导,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美术教学中的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方式
        (一)深挖美术教学中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抽象化的概念,学生很难得到直观认知理解,并且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培养,教师立足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美术教学的目标,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美学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知识和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知理解,也能促进学生的技能实践,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整合美术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培养,让学生从感知学习,认知理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个性化发展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在开放性的美学教育中促进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在渐进的分层教学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美术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知识学习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的创造和鉴赏能力,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


        三、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美术作品的层次性赏析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媒体转变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技术媒体将美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呈现,通过视频资料,幻灯片,PPT课件形式,让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更直观,更形象的认知学习,在基础的鉴赏学习中,教师需要逐步增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美感认知学习,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在直观的欣赏中说出自己感受,随后教师对美术作品的技法进行细致的讲解,从构图,明暗,色彩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感知作品的笔法技巧,最后教师对作品的人物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价值内涵,通过分层赏析,教师在渐进的作品鉴赏中促进学生的感悟赏析学习,提升学生的鉴赏技巧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对比鉴赏教学,让学生利用技巧和方法分析不同作品,感受不同作品的表现风格,在鉴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赏析评价,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美术鉴赏完成对于学生的美感教育。
        (二)知识学习转变为学生的技能实践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鉴赏得到相应的感知学习,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媒体的形象认知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感知学习,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从知识学习逐渐过渡到对于技能实践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自主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技能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和学习,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技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针对性的讲学,加强对学生薄弱环节的强化,将美术的知识学习和输出实践相互统一,在技能实践中深化对于知识的学习,在审美教育中,通过实践完善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个性化作品创造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创设趣味性的美术比赛活动,学生可以发挥创新思维,进行美术作品的创新创造,教师设置开放性的美术作品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绘画作品,手工创作等形式进行创新和创造的实践。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灵感和素材,明确美术作品设计的主题,有意识的将自身的思想情感价值通过美术作品进行呈现,让学生在选择和提炼素材的过程中,将美术技法运用到画面的呈现,从构图,明暗,色彩的运用,有力的突出自身的思想情感主题,在个性化创造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之间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意思路和创新表达进行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个性化创作的自信心,在体验学习,作品构思中实现美术艺术的创作表达,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四)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新的教学模式,摆脱单一的课堂教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推行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线上的微课慕课的平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和课后的实践巩固复习,实现学生的智能化学习和移动化学习,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效的结合,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线上平台中夯实基础,延伸拓展,提升美术教学的成效。
        四、结束语
        对于大学生的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作品赏析,技能实践以及创新创造,教师引导学生层次性的渐进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莹.论培养艺术全科型美育教师的重要性[J]. 北方音乐. 2015(17)
        [2] 霍运哲.大学生美育课程开设的策略研究——以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为例[J].  当代音乐. 2019(12)
        [3] 姜约.从致知到格物:改进美育教学的实践之思[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06)
        [4] 吴卫红.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的责任和担当[J].  黑河学刊. 2020(01)
        [5] 陈善志,周莉.美育与学业挑战度的关系探析与启示——基于某师范大学的调查[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01)
作者简介:吴睿(1996.04.17),女,汉族,籍贯: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