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游戏创编原则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普学明
[导读] 在创编游戏的长期实践中,人们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
普学明
云南玉溪市新平县第二中学653499
摘要:在创编游戏的长期实践中,人们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是游戏创编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创编游戏必须遵循的原则。而开发校外资源,创编更具实效性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达成五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创编游戏进行教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游戏;创编原则
1、游戏创编要考虑学生锻炼性原则
为体育的目的任务服务的游戏大都应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贯彻锻炼性原则应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明确游戏的主要锻炼目的。游戏的锻炼目的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主要目的。有的游戏是以发展某种素质为主要目的,如奔跑类游戏:迎面接力赛、接力跑、四角接力等;有的游戏是以发展某种能力为主要目的,如跳跃类游戏:集体跳绳、跳绳接力、运球接力等;有的游戏是以掌握某些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目的,如球类游戏:运球接力、足球绕杆接力等等;还有的游戏是以集中注意力或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
根据锻炼目的和参加游戏者的生理、心里特点确定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动负荷。有的游戏活动量较大,学生本身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对活动量很难控制。例如“大鱼网”游戏,一些学生在场地上尽情奔跑,累得汗流浃背,“鱼网”随着游戏的逐步发展也越来越大,步伐移动的速度会慢下来,显得不如开始灵活。如果不能迅速把“鱼”捕光,而是双方较长时间的对阵,就会出现疲劳过度的现象,或者由于“网”破而使“鱼”逃走,最后游戏扫兴收场。为了防止发生上述现象,应把场地缩小并改为圆形。这样鱼儿的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捕鱼的成功率便大大提高,并在无形之中控制了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学生在游戏中还会兴高采烈,心情愉快而不知疲倦。
2、游戏创编要考虑学生教育性原则
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所决定的。当然游戏的思想教育不应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应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和游戏的赏罚等方面考虑。设计简单易行的、适合不同教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竞争,这样不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不会因同学之间争吵,而干扰教学。例如在投掷教学,根据投掷的要求,编排设置了“投掷目标”“炸碉堡”“消灭害虫”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投掷技能,而且也得到了思想教育;如“打醉汉”的游戏,若改为“打歹徒”就有意义得多了。所以创编游戏要考虑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防止产生消极的不良影响。
3、游戏创编要考虑学生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突出特点,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也是创编游戏所追求的。如果缺乏趣味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游戏就没有生命力。趣味性与游戏对象的年龄特点有密切联系。加强游戏的趣味性一般从竞争因素、对抗程度、故事情节和趣味动作来考虑。趣味动作的难度、新颖性、惊险性和象征性都有助于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例如立定跳远是初中基本的跳跃练习内容,教师上课时,让学生扮演小猫,教师演大猫,很自然玩起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游戏。当“大猫”跳上“河”中的“船”时,要双足并拢、屈膝下蹲,“小猫”们也纷纷效仿,不一会儿,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教师根据跳远的要求,设置“青蛙跳荷叶”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4、游戏创编要考虑学生启发性原则
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游戏正好具有这一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这一切功能,在创编游戏时应当在完成游戏的方法上留有余地,让游戏参加者有施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如分队比赛的游戏采用各队自行安排上场队员的方法,创造如“孙膑赛马”一样的条件,给学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而不要规定的太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继承中创新,在变化中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我国有许多传统游戏,像“老鹰捉小鸡”“钓鱼”“丢手绢”等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今天我们再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参与,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培养学会的各种能力。如在游戏中可以规定“小鸡如何捉老鹰”、被捉的“小鸡扮老鹰”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如“空中运西瓜”游戏,是排尾的学生将西瓜(球)从头上向前传,一直传的排头为止。根据要求,可以创新为:背对终点从身体的左、右、头上向后传;在教室的座位上进行头上、左侧右侧传球……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玩的游戏里也有好多可取的素材。教师加以改编就是很好的游戏了。
5、游戏创编要考虑学生针对性原则
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男生喜爱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儿童喜欢的游戏,成人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创编为教学服务的游戏,必须根据教学目的的任务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性不同年龄组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和班级教学的实际,考虑参加游戏的学生的活动的内容、时间,消耗体力、智力和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均等机会。创编具有实效性的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个游戏有多重作用,具体到一节课上,应当有所侧重。例如:“打尾龙”“投沙包”,既要训练学生投掷和躲闪(沙包)的年龄,又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假如“投沙包”这个游戏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就要把全班四五十个学生分成四个组同时进行游戏,学生投掷(沙包)的机会就比全班在一起增加四倍以上,如果这个游戏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躲闪能力,那么在圈内的学生就要经常轮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多次锻炼。因此,游戏创编要有针对性,是编好游戏的关键。
6、游戏创编要考虑学生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与体育教学中的游戏的根本目的相一致的。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更注意贯彻安全性原则,防止出现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化学习。
设计游戏动作的危险程度能否为游戏对象所承受。如“斗鸡”游戏中,采用单脚站立互碰膝盖的动作,就容易造成膝关节的受伤。
游戏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安全卫生。如比赛时游戏的往返路线的规定,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合适;器材的重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等。
游戏的组织方法是否合理。例如投掷游戏的队形排列是否有漏洞;接力游戏的接力区,队员是否有相撞的危险。在游戏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并纠正,防止学生受伤。
游戏的规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凡是游戏中容易出现的危险动作,规则应明确的规定或罚则。如追拍游戏中不准打人、推人、左右碰撞等;如丢沙包游戏中不准往脸部及头部打等。教法提示有否针对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游戏提出措施。
总之,创编游戏的原则及教学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创编游戏的全过程,要运用系统观点,处理好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提高游戏教学的总体质量出发,把原则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泽珍等乒乓球·游泳·体育游戏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周绍忠 体育游戏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 何冠英  体育游戏理论与实践。 [M]中国三环出版社1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