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活动课的现状与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杨小菊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践行,新课标的颁布
        杨小菊
        陕西省勉县致远初级中学  陕西省勉县  724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践行,新课标的颁布,初中历史教材中所引入的诸多活动课案例、资源、素材等,既丰富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又给予了学生更多参与实践、开展探究、体味交流的机会,更为课堂教学外沿拓展、内涵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制约,以致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理解活动课教学时,依然存在重视不足、关注不够等弊病。有些教师对于活动课往往是一带而过;有些教师在教学组织、设计、指导上投入不足、认识欠缺,并未将活动课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建立有效关联;有些教师甚至以课外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开展活动课知识学习。这些源自教师层面的认识谬误、定位偏差,直接影响了初中历史活动课作用的发挥,功能的彰显。对此,教师应该以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发展需要为导向,重新审视、研判、考量活动课之于教学发展,学生发展的作用与价值,并在切实凸显初中历史活动课特性的基础上,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效能提升,服务于学生认知蜕变。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现状;实施;措施
        活动课的引入,既丰富了初中历史的知识构架,拓宽了初中历史的知识广度,又给予了学生更多实践应用、探究体味、互动研讨、共同提升的机会。而且,随着活动课教学组织、开展的深入,初中历史的教学效能将会无限提升,学生的认知视野自会无限宽广。可以说,以活动课教学为辅助,让初中历史在更为多元、丰富、生动、有效的认知体验内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塑造综合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最终导向。然而,与现实预期不相契合的是,目前很多初中历史教学中活动课的组织、指导、开展依然被处于搁置状态,教师指导不够深入、学生参与不够充分、师生重视不够到位等问题的凸显,直接制约了活动课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教师应该从转变认识、革新观念入手,就活动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重新考量,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路径的拓展,使活动课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为确保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升,为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培育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一、初中历史活动课开展现状剖析
        长期以来,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学生对初中历史中涉及的诸多活动课大都存在重视不足、关注不够、组织不力、落实不深等问题。而且,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凸显,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学生历史学习的发展也都受到了诸多不利影响。对此,教师既要客观认知,又要积极行动,进而在不断凸显活动课作用和价值上寻求突破与变革。
        1.教师对活动课重视不足
        在很多初中历史教师的认知视域内,大都将活动课置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更多的是教材知识和内容,对于活动课中所呈现的诸多历史事件、案例、素材、资源等,往往是一带而过,很少在课堂教学中深度渗透,有效践行。在教学指导上,一些教师对于活动课总是泛泛而谈,很少就与学生学习、认知、发展有关的诸多内容、活动等有效拓展,以致活动课的趣味性、丰富性、生动性大打折扣,学生学习发展也于无形之间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教学组织上,依然以教师为主体,很少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映,活动课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2.学生对活动课认识欠缺
        在教师不当观念、思想、意识的束缚下,很多学生也渐渐丧失了投身活动课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一些学生遇到活动课教学,往往会于无意之间产生轻视心理,教学之中很少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有效互动。有些学生面对活动课学习,则习惯了围绕教师被动接受,其在活动课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存在严重不足。


        二、变革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现状的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不利现状,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时,应该加强对学生需要与教学特性的关注,并在教学指导中切实优化措施,不断丰富手段,充分拓宽路径,让活动课在更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更为宽泛多元的提升路径助力下更好开展,更好发展。
        1.结合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的活动主题,对于活动课效能的凸显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初中历史活动课主题的设计与规划,进而为切实明确活动课思路,凸显活动课效能而给予保证。一方面,以教材知识为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至活动课主题确定行列,与教师一起研讨、分析、交流,使活动课主题更为符合需要认知需要,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另一方面,以生活现实为基础,多引入一些对应的生活素材、资源、案例、资讯等,使其与活动主题紧密衔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有章可循,并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与活动的过渡、衔接、交融中体悟活动内涵,提升认知发展。
        例如,在以“爱祖国”为主题开展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西藏、新疆、台湾等素材引入活动课之中,并带动学生在课前收集素材,课堂进行交流,课后继续探究,使活动课在学生认知迁移、素养塑造层面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2.根据学生需要,优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
        初中历史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也比较宽泛,且不同知识、内容涉及的领域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由于不同学生在认知积淀、理解认识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使得教师在开展活动课教学时,应该以学生认知现状与发展需要为辅助,就教学方式灵活优化,让学生在更为多元、丰富、生动的认知视域内参与活动课教学,逐步提升自身认知能力,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拓宽教学路径。
        例如,在开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伟大历史人物为话题,设置“秦始皇的功与过”、“武则天的成与败”等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辩论、研讨,以切实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认知视野。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历史典故竞猜、历史认识演讲、历史话剧扮演、历史访谈开展等方式,既提升了历史活动课的趣味性,又切实增强了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效率。
        三、结论
        总之,活动课之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是无可替代。实现活动课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有机关联,既弥补了传统教学内容的不足,教学措施的弊端,又为学生更好学习历史知识,逐步提升历史素养诸如了活力,提供了铺垫,搭建了平台。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活动课作用的发挥,活动课功能的彰显,并根据学生实际,针对知识特性,就教学措施科学优化,教学路径逐步拓展,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教学资源切实整合,以促使学生在更为多元、丰富、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辅助下,积极投身活动课教学实践,充分融入活动课教学体验,以对于历史知识饱满的热情,历史素材浓厚的兴趣,历史活动积极的态度,开启全新认知发展之旅,实现全面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邵秀珍.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15(02):70.
        [2]王罗珍.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四个环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0):183+264.
        [3]姚琳.初中历史活动课的重要性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54.
        [4]陈章灿.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J].职业时空,2009,5(12):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