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玲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 514000
摘要: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县、镇小学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以来,英语课程的启蒙式教育得到了长效有序的发展,这为英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国小学英语与母语课程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汉语环境下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小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并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为例,详述偏远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诸多现状问题,简要分析后提出初步改进建议,旨在搞好小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测评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连续性等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测评方式;循环改进
当下,英语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升学、出国、学术研讨等领域的必经之路,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始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线,于此同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穿插于教学内外,针对平时课堂内外中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循环改进以期改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材。
一、课堂教学目的和规划有待明确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性不够明确,这主要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社会各界对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重视程度不够,小学教师自身将这门课程的定位有所误解,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及家长对小学英语产生懈怠。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目的首先要紧跟课改的大目标大方针,在这个背景下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目的,切不可照搬照抄或者漫无目的的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程规划方面,小学英语课程的听说能力培养还有待提高,以广东蕉岭地区为例,目前很多听说课程教材按口语和听力使用教材,授课老师也不一定相同,也有一部分学校使用听说同一本教材,英语听说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有输入接受,还要有输出学习内容的能力,因此英语听说是一个连贯能力转化通道,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平台。综上所述,将英语口语和听力课程合并教授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教学活动设计尚需循环改进
小学英语课程设计质量是课堂教学目的和规划的直接体现,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小学英语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抓住小学生学习心理,因势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自信。具体地讲,这样做的目的旨在培育学生学习英语的长效机制,在语感、语音、语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要有一定的突破,为进一步学习中、高级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将语感、语音、语调综合能力三者作为综合目标能力培养的方式有别于传统英语教学中将语言知识作为重点的培养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实时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实践参与、素质能力方面入手,改变传统教学的应试性和划一性,必要时进行有针对的个别的交流。
教学活动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设计小学英语课程过程中,要遵循循环改进的原则。小学英语课程设计同样遵从所有课程设计规律,不能盲目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课程设计本质,按照“发现问题-改进-发现问题”的课程设计方法,展开循环式改进课程的设计内容,不断将课程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彻底改良,以问题为导向,吸取课改教改经验,最后适应新时代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实践。
三、测评方式有待改革创新
在这说的测评方式不仅指学生课堂测评,也包括对老师教学测评。现阶段,大部分测评方式还存在应试化、死板化、一刀切的现象。以蕉岭地区为例,对学生各科的阶段考查大都使用试卷形式,对教师的评价往往也是基于学生的成绩而论,这样的测评往往成了教与学的指挥棒,不能使教学主体发生创新性改革,不利于教改课改。因此,测评方式设计不当,就会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单一的试卷考查始终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附属,做好小学英语课程的测评方式,探索多元化复合型的测评方式,才能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1、测评时注重综合能力发展
小学英语依然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阶段测评时能够有所体现,尤其是测评中要将听力、口语和笔试要结合,题型力求直观、可视并注重情景考查。例如加大图画图表考查题型,图画图表又多能源自生活,增加亲和力。口试要与笔试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口试内容多以常见生活中情景为依托,弥补学生日常无法使用英语交流的屏障,鼓励学生上课多动嘴,日常多交流,教师课上多使用英语授课。
2、测评方式和手段要多样化
以蕉岭地区为例,测评一般为期末进行。一般来说测评可分阶段进行较为合理,随机进行的课程测评可以作为教学实时评价的补充。除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期末考试”方式外,还可通过学生的活动(如说、唱、表演等)、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自制作品解说、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此保护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测评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学生在各阶段测评及随机测评时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努力程度、交流及合作意识,测评的最终目的旨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测评的结构要能体现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及家长能够将平时表现重视起来。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
绩?不应给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或以此作为评比的依据?不应给学生贴标签?以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对教师的测评勿以学生终末成绩为主
大部分地区对任课教师的测评都存在单一、不客观因素。小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也无法开展网上评教,这就促使很多学校以学生纸面成绩对教师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不得不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致使其无法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测评方式。现在教师职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仅仅同行评价这一块都不够真实客观,如果再将学生成绩为指标,那素质教育的开展将变得难以进行。
四、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在偏远地区师资队伍欠缺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矛盾,例如在蕉岭地区,目前还存在部分转岗或兼职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对于转岗和兼职的教师要经过严格的英语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或进修取得英语专业小学教师资格证后方可从事一线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如果从长远打算,偏远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补充,应该以提高聘任及工资待遇为主引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为主要措施。小学英语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内容虽然浅显,但是举足轻重,涉及到发音、理解、感知及兴趣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将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
偏远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问题,同样是阻碍英语教学进步的一大障碍,也是偏远地区师资队伍薄弱的具体体现,在小学英语教育初期,大量教师一单一的语法学习和单词背诵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单一的说教式为主,教师自身发音、语感都有一定误区,这就使整个小学英语教育陷入困境,英语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应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思维品质得到完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倡导师生融洽的合作关系,寓教于乐能够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结语
目前,在偏远地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加以改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清现实,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改进、循环改进、持续改进的过程,偏远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优秀的21世纪复合型人才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 5) .
[2] 王艳.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教学经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3] 刘道义,龚亚夫.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