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龙 沈志鸿 蔡先春
深圳中学 广东 深圳 518020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掌舵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也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结合初中生身心发育特点,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健康体能训练体系,助力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强国;中学生;健康体能;训练体系
前言
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的战略决策。要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开拓新的思路,设计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方法,这是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光荣使命。本研究结合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健康体能训练体系,整合各式小型器材和训练手段,设计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练习方法,通过正确动作模式的习得,科学的体能训练,助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一、对“健康体能”的新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能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体能”一词也从最初的竞技体育领域延伸到运动康复、大众健身、军队训练、学校体育等领域,成了这些领域的高频词汇。由此可见,体能的概念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变化而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元。2017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能”定义为:“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
本着对原有体能概念的认同,结合本研究的角度看,青少年体能训练不单属于竞技体育,更倾向于健康体能的范畴。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课题组认为,体能通常是指一个人从事体力活动的能力。可分为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健康体能是维护、增进学生健康,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能,是体质健康的基石,是竞技体能的基础。[2]
二、中学生健康体能训练的特征
1.科学化
“无科学不体能”这句话充分阐述了新时代中学生科学训练的重要性。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智能仪器的使用,同时运用人体形态学、运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营养学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理论指导实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监控和客观评价。
2.系统化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体能训练理念、方法,结合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健康体能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从上肢到躯干再到下肢,从身体到心理实现全方位覆盖。前期课程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对动作模式进行评估,诊断是否存在潜在的伤病风险,进而对错误的动作模式进行矫正。从一堂训练课前的热身活动,动态拉伸充分激活神经肌肉系统,再到丰富有趣的练习手段和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最后的放松阶段的恢复再生。另外,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营养膳食,都是健康体能训练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
3.多元化
健康体能训练有别于传统的体能训练,更注重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方式来发展中学生的体能。各式各样、色彩鲜艳、轻便携带的新型体能训练器材组合成不同的训练方式,可以在大课间、体育课堂或阳光体育时段进行练习。除了户外的体能训练课程,还开发室内体能训练课程。实现从时间到空间再到器材设备和方法手段的多元覆盖。
三、中学生健康体能训练的原则
1.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中学生健康体能训练的开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及运动负荷。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特别是身体素质薄弱的学生,要做到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2.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由于遗传、年龄、性别、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了解学情,对接受能力各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同一内容的体能训练时,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来定,不能千篇一律。
四、中学生健康体能训练的体系构建
1.中学生健康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构建
以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作为健康体能训练的依据,训练内容以体育课程模式进行设计,包括开始部分的热身活动、基本部分的主体练习和结束部分的恢复再生。课堂上,可利用弹力带、迷你带、小栏架或灵敏梯等器材,整合成广受学生欢迎且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2.中学生健康体能训练方法体系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有序地运用相应的健康体能训练方法,认真组织设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从分解训练到完整训练,逐渐增强运动负荷,循序渐进,做到科学合理训练。
习总书记说过:“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现阶段以科学方法提升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的必然要求和体育教师的光荣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胡滨,陈世雄.正确认识体能合理安排高中阶段体能教学 [J].中国学校体育,2019,(2):4-6.
[2] 吴键,袁圣敏.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一)—— 设计理念[J].中国学校体育,2017,(1):62-63.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zdfz17036)“新时期青少年身体训练体系构建与实施”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