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维莉
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农场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的应用,实现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真正实现了初中生物课堂高效化教学,全面提升了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本论文立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对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微课;内涵;流程;初中生物
一、微课教学模式内涵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微课主要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借助教学视频、图片等,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在视频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即:(1)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0min以内;(2)教学内容精练:仅仅是针某一知识点开展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受到时间限制,教学内容非常精练,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3)传播形式多样化:微课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借助网络、手机等不同的渠道开展学习;(4)反馈及时:在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及时的反馈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计划,进而不断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二、微课的制作流程分析
精心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是初中生物开展微课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在制作初中生物微课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流程:
流程一:确定选题。制作微课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结合初中生物学习的知识点、重难点等,确定出最佳的微课教学选题,并以此为中心制作微课。
流程二:选择制作微课的内容。确定微课选题之后,必须要紧紧围绕选题这一中心,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内容等,选择相应的微课内容,确保所涉及出来的微课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流程三:精心制作微课。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可结合同行交流、自主学习等,掌握一定的视频制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精心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需要说明的是,在精心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还可以选择添加背景音乐等元素,以提升微课视频的质量。
三、微課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助微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鉴于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课前导入效果不佳的现状,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可充分借助微课的形式进行导入。
与传统的课前导入方式不同,微课导入模式下,教师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声音、图片、文字优势,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时候,就收集了一些照片,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皮肤白皙和黝黑、有耳垂和无耳垂等现象进行了直观地展示,并在此基础上配合一定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到生物知识学习中。
(二)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鉴于生物知识点的特殊性,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例如:人体激素调节、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消化过程等,这些抽象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面对这一形式,传统的讲解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掌握。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借助微课的形式,结合教学重难点精心制作微课,借助动画的形式,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动态的演示,进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掌握。例如,在“鸟的双重呼吸”教学中,针对鸟的呼吸过程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就借助了微课的形式,利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将鸟的双重呼吸进行了直观的呈现。如此一来,学生在直观的知识中,对鸟双重呼吸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掌握。
(三)借助微课拓展教学内容,深化课堂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本上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补充,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据此,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搜集相应的素材,并对其进行整理,制作成微视频。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中,教师就借助微课的形式,将“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补充,对蓝田猿人、元谋猿人、周口店猿人的情况进行了补充。如此一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料中,激发了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四)巧用微课,开展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到实验设备、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常常忽视实验教学,甚至采用口述的方式进行,以至于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据此,教师可充分借助微课这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实验过程制作成视频或者PPT,引导学生在微课的观察中,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不断提升实验学习效果。例如,在“种子萌芽”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采用了微课的形式,将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直观的展示,进而促使学生在视频观看中,对种子萌芽的全过程进行了掌握,并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剑徳.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94.
[2]韩艳婷.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153-154.
[3]杨军.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5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