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月芳
广西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530219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自觉主动去识字,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根据汉字的组成结构规律,结合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的关系展开识字教学的。
关键词:字理识字 形象有趣 有效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自觉主动去识字,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小学低年段进行字理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根据汉字的组成结构规律,结合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的关系展开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对字理识字的分析,以“字形”推理 “字义”,让低年段学生对汉字识字过程增加趣味性,学习效率更高。同时也可以用“字义”来衍生“字形”的构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字理识字符合识记规律,教师教得容易,学生学得得心应手,对提高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效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字理识字形象直观,学生掌握识字规律
低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好。比如“山、石、田、土、井”这些字是由事物的形状演变成的,与实物外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让学生先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然后再进行识字,就轻车熟路了。统编教材课堂教学要求,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的形象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识字。象形字的教学不只是为这节课服务,还融合在整个汉字教学中,将汉字和它蕴含的文化结合起来。比如“贝”字的识字教学中,我就通过其演变过程,讲述贝字的意义。“”是古代人们根据一个张开的贝壳形状造成的,在字形的演变过程中,由线条转变成笔画,才形成今天的正楷字“贝”。古代人使用贝壳当做货币,所以用贝作偏旁部首的字,大多都是与货币、钱财有关,潜移默化地理解中国造字文化意义。而“州”的象形字“”,是表示河流之间有凸起的小块陆地,中间的小圆就表示水中凸出的土地。通过形象地描述,让学生头脑中有了直观的印象,理解“州”就是指河中间或水中间凸起的小块陆地,达到了让学生不但认形而且明意的学习效果。
二、字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经常会被新颖、奇特、突发的事情吸引,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心。汉字的形象特点、趣味特点符合小学生低年段的年龄阶段和兴趣爱好。统编教材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动画形式出示汉字演变的过程“日、山、石、火”,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是怎样从古代生活创造而来的,并演变成现在正楷字的样子。观看象形字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汉字不是由枯燥的笔画组成,汉字对事物特征的勾勒、演变,好像图画,结构原理是有根有据,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汉字的距离。会意字是我国祖先最先进的造字方法,他不局限于象形描述实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各个的含义所组成的一个新字,也是我国祖先的造字智慧的结晶,必须让学生自己动一动脑筋,猜一猜字意。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设计猜字谜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猜解字意的学习过程,同时也了解古老中华民族的生活条件、生活形式和思维方式。
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识字《日月明》中就学生就开始学习会意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诗文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简明而要的语言表达了古人造字时的意义。在今后汉字教学中,我会着重选取会意特征明显的汉字向学生们展示出会意字的特点,让他们思考与探索。如 “峡”字原始形象是“”,古代的“”字,右边是夹,夹就像有两个人被中间的人用手夹了起来,“”字的左边用山做偏旁,强调被山夹在中间的地形,也就是峡谷,到了现在“ ”字简化成现在的简体字“峡”。这样学生学习的汉字印象就深刻,又能很快掌握汉字的意思。。
三、学会字理归类识字,学生掌握识字技巧
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形成的规律,找到字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进行识字学习的方法。要求授课老师在备课时要全面深入了解汉字的历史根源,演变过程及简化构造,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归类识字。比如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声旁组合而成。它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仍然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为基础的文字。中国汉字中大部分都属于形声字,同一个形旁与不同的声旁组合,就形成许多意义相互联系的的字。比如“柳、桃、桦、柏、杨、松”都与树木有关,所以都是“木”字旁,结合右边不同的声旁,表示出对应的意义和读音,汉字的读音大多数是由声旁决定的,与声旁相近。另外一种形声字就是同一个声旁与不同形旁组合而成,比如“通、痛、桶、捅、诵” 等字,我们可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些都是由 “甬”字加上不同偏旁部首组成的新字,这些字的相同点就是声旁都是“甬”,读音都是可以从“甬”的读音上得到提示,字的意义都与汉字不同的形旁相连,不同形旁表示不同的含义。
四、巧用趣味讲故事,激发学生识字愿望
在统编教材教学中,讲故事识字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自觉主动识字,还能养培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比如在教形近字“困”和“囚”时,我们可以根据字形编一个故事帮助学生识字。从前,在一个小乡村里住着一户人家,他们家的院子里中有一棵树,树长得越来越高。有一天,爸爸拿起斧头准备把树砍了。这时儿子放学回来,看见了急急忙忙地上前制止问:“爸爸为什么砍树?”爸爸放下手中的斧子,叹气说:“这院子方方正正的,中间种着一棵树,看上去就像一个‘困’字,按风水来说不吉利。”儿子听了爸爸的话,笑着说:“如果照这样说发,你砍掉树,院子就只住人了,那么不就像一个‘囚’字,不是更不吉利吗?”爸爸听了儿子的话,觉得也有道理,就收起斧头回去放了。
“困”和“囚”都是会意字,“木”加“口”就组成 “困”字,就是院子中间一棵树,树被限制在一定范围的,不能自由生长,就是“围困”“受困”的意思。“人”加“口”就组成 “囚”字,就是人被关在房子里,没有人身自由。学生读了故事,就很快区分这两个字,并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统编教材要求低年级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要让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发现汉字的规律,为提高学生识字量打下坚实基础。统编教材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字理帮助学生识字,让学生找到造汉字的规律,利于学生记忆,并了解汉字演变过程以及蕴含的文化,同时增加汉字识字的故事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汉字兴趣,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参考》2014年18期
《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