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中国画教学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评价过于标准化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整体教学形式化,严重严重阻碍了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改革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清晰的了解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注重教学整体性,坚持教学的实践性与多样化,培养学生国画学习热情,掌握绘画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从小学中国画教学改革,教学综合性和多样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中国画;学习兴趣;综合性与多样性
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中国画教学要注重综合性与多样性,重视学生身心发展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了解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寻找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法。美术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且统一的过程,教学细节,丰富多样教学,教师需要把控教学氛围,符合当前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整体性与统一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转变当前美术教学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艺术之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在教学中会导入一些传统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美术鉴赏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这在教学中虽然非常重要,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无法忽略。如学校硬件设施与课程改革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教材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广泛,在课前学生并未对工具和学习材料进行充足准备。许多时候家长并不理解美术课程课后作业安排。在教学中时常会忽略小学学生天性培养,教学方式过于枯燥,让学生从成人的角度去了解作品,要求学生形成成人的审美标准,这样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小学学生活泼可爱,他们会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充满童趣与想象,学生更喜欢随意涂鸦,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绘制出缤纷夺目的作品内容。如果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要求,只会扼杀学生天性,学生也会对美术学习丧失兴趣。首先,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天性培养。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解,课堂中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和技能方面知识的灌输,教学过于强制。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其次,选择美术教材与学生实际不符内容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下,教师喜欢照本宣,科急于求成,单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小学学生刚接触国画,作画材料他们还比较陌生,刚入门教师不能只注重理论和技巧知识的灌输,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兴趣,充满热情。让学生能够简单地了解绘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国画的魅力。
二、小学美术中国化教学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一)教学形式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小学中国画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依据相应的教学思想、目的、内容以及相关教学因素,组织教学活动形式。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学组织形式会影响到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当然组织形式也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全面提升的前提条件。当前的教学改革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发展。在教学中通过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个性化教学等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现状,选择合适方法不能脱离实际,让教学过于盲目。
在了解的教学要求目标之后,设置综合性实践活动,并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当地文化特色相互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的综合性和多样化发展。
(二)小学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学画荷花》时,笔者让学生先观看提前准备的图片材料,并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交流探讨,让学生对荷花的结构特点进行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了解国画绘画技法,笔者运用笔墨进行现场示范,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绘画细节,当学生了解了一些技法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并且要求学生所画内容并不一定与教师的一模一样,在构图、颜色、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避免所有学生所画出的作品缺乏特色。在国画实践教学中,不能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让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绘画技法,在学生完成自己作品之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作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都认真观看了解其他同学的作品,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还能提高学生审美水平。通过交流互动点评点燃学生的绘画热情。
(三)小学美术中国化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
在传统的中国化教学过程中内容以人物花鸟山水为主,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也是从这几类出发。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要求国画教学应扩大选择范围,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常见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中,笔者以我的“幸福小家”、“美丽花园”、“我的书桌”等为题材,这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造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会太难,灵活性的选择绘画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当然绘画主题和内容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本功出发,让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画笔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长期以来的美术教学,并不重视教学评价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存在着许多误区,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评价内容单一化。美术成绩的评定,往往都是依据课堂中的一副画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其次,美术评价过于依赖教师主观意识。最后,美术教学的评价会以专业绘画标准进行要求。会从学生的画面整洁、比例、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条条框框的评价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喜欢的内容,改变评价所存在的误区,坚持评价的整体性原则,有效的转变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中国画教学应实施综合性教学,促进教学内容多样性。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培养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系统性的了解国画,让学生喜欢国画。通过国画学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玉华. 小学中国画教学活动的综合性与多样性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刘春. 初探小学中国画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 000(011):202-202.
[3]郑书键.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中国画教学探究[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