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仲展
海丰县梅陇镇中心小学 516477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单元多、知识点多和课时少的问题,而小学课堂教学往往存在缺乏整体观念、不讲实效的缺点。因此,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便成为小学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现代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据此,本文就建立和谐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引导和培养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体优化;策略
所谓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就是指教师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要求,有目的地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可见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以最少必须的时间消耗,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其核心就是尽最大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下尽最大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和谐关系,实现情感优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乐其教”。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的学生,才会充满信心,充满活力。
而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若能给学生一种可敬可亲的感觉,为学生创造一种乐于学习的氛围,学生自然喜欢你的课,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其次,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只有当教师真心实意地爱着学生的时候,学生才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于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教师的教育才能在学生的身上产生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动机优化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鲁迅先生也指出:“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时,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可先出示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的名胜古迹。今天,让你们来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去参观参观你去过的地方,好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情绪高涨,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三、注重启发引导,实现过程优化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加强启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可采用猜想、演示、验证和概括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先出示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和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接着进行演示,用空圆锥装满水往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让学生观察看看倒几次刚好倒满圆柱。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刚才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当学生总结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时,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先做等底等高的实验,再做不等底等高的实验。当学生发现所操作的第二个实验的结果与结论不一致时,教师给予学生思考性的指导:“圆锥的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吗?为什么呢?”最后学生在推理中概括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再加以总结。就这样,随着教学的步步深入,教学气氛越来越活跃,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习能力,实现方法优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巴班斯基也特别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就要在教法中渗透学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提供学生自学的空间,教给学生独自探索知识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学会学习。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让学生将算式中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用最简分数代替原来的分数:+,-。随之抛出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先不教,你们自己动动脑筋,应如何计算?”学生尝试解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道题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呢?你是怎样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转化,然后再相加减的?”最后,学生经过几道习题的演练,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得少而精,只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教师就要更新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讲究教学艺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真正使学习更加有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功,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梁香平.《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重庆:科学咨询导报,2007(9).
李黑妞.《以数学日记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J].上海:现代教学,2009,4:70-70.
吴效锋主编.《新课标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