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拥军 李 莉
湖北省潜江市曹禺中学 433100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学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呢?
1 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好比灯塔,引导你走向成功。所以在实验前,我们可以先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个小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实验材料,比如我就选择了本地常见的柳树枝条和白菜的叶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选择柳树枝条实验效果明显,而白菜叶更是学生常吃的蔬菜,这不仅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柳树枝条的树皮容易剥离,实验操作简单,学生容易观察木质部。加之考虑到木本植物的木质部染上颜色后,颜色是成片分布的,不易观察到导管的纵向运输,所以还应采用白菜叶作为另一种实验材料,这也使学生课后自主实践探究、亲身体验操作成为可能。?
2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生物实验课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个性受到压抑,导致学生缺乏激情,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
2.1 将教材中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不同于书本的结论。这时学生对课本中的实验结论就会产生怀疑,并进一步探索,从而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的实验中,(1)班很多学生得出的结论与课本相反,同学们很纳闷,通过小组讨论、重做,结果还是一样,很多人开始怀疑书上的结论。直到两个班做完这个实验后,才发现原来是课上时间太短,所以现象没有显现。虽然课堂上很多同学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但同学们通过怀疑、论证最后得到结果这一过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的质疑,先不要否定或批评,让学生自己寻找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2.2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验证性实验课本上有详细的描述,主要是对已有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学生只需动手不需动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验证性实验作适当的引申,设置问题障碍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例如在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为什么实验前要漱口?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其他植物细胞时用清水,那么能用清水代替生理盐水吗?
2.3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就是突破思维定势,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要有独创性、新颖性。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先例,跳出书本的束缚,这一点在探究性实验中非常突出。探究性实验常常由学生自己通过分析、观察和实验等手段来获取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鱼鳍的作用”实验中,同学们对固定鱼的鳍设计了很多方案,有的用线绑,有的用纱布捆,有的用胶带粘,有的用纸板固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虽然这些方案并不一定可行,但是却体现了同学们的创造潜能。他们未来能否成为创新性人才,关键还的看老师是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还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2.4 灵活使用实验教材,对教材再处理,再创造
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编排次序、实验方法等方面适当地取舍或调整。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所用的教材做出适宜的“裁剪”,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加深、拓展课程的外延和内涵,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具体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先让学生预习并记忆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如果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操作原理不理解,只是简单地记忆,就会增加学习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给学生形象地做了一个类比,把目镜、物镜以及镜筒比喻成一个复杂一点的放大镜,要想用这个复杂的放大镜观察,那首先要有光线,即对光;其次观察什么,即安放装片;再次还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距离,即观察;剩下的就是整理和存放。这样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原理基本理解了,本节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按照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会使用显微镜以后就急于要观察各种生物体的细微结构,这时学生要先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所以学完显微镜的使用后,我就安排学生学习洋葱鳞片叶表皮、番茄果肉、口腔上皮细胞等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玻片进行观察,满足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新教学,才能够培养出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孟庆芹.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情感读本, 2017:38-38.
[2]刘会暖.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245-00245.
[3]王晶雪.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6).
[4]刘岩. 论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甘肃科技, 2008, 24(010):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