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利民
海宁市斜桥中学 314403
语文试题命制应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试题的选材上应注重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时代元素,既要涉及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又要聚焦社会现实、社会热点。既要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思路结构和语言特色能力,又要注重考查学生准确、缜密、辩证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内心,又要启发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近年来,我们嘉兴市在期末检测试题的命制上作了一些有效的尝试。下面我就以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为例,谈谈试卷如何以“活动”设计为主线来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一、命题总体评价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卷面试题满分为97分。考试内容围绕三大“活动”设计考查板块。第一板块:活动一【前期准备】(共17分),着重考查学生对生字词、成语、文化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及常用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掌握程度。第二板块:活动二【阅读专场】(共40分),包括“名著共读”、“美文共赏”、“学法共谈”、“古文共研”四小板块。第一小板块“名著共读”重点考察学生对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书名理解、语言特点及鲁迅儿童教育观的理解把握情况;第二小板块“美文共赏”重点考察学生对课内现代文《散步》一文故事情节、母亲情感概括、结合语境品读语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第三小板块“学法共谈”好书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重点考察学生阅读方法、语言赏析及情景会话能力等;第四小板块“古文共研”,通过课外文言小短文《程门立雪》和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节选)的对比阅读,重点考察学生朗读节奏、读准字音、重点文言字词翻译、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运用和敬辞谦辞的区分运用能力等。第三板块:活动三【写作竞技】(共40分),写作题为命题作文“我与书的故事”,设置情境为“选拔同学参加市电视台‘少年正是读书时'讲故事比赛”活动。应该说本试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事,把事写清楚完整,写生动曲折,写出真情实感,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思考。另设书写分3分。总分为100分。
本次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命题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应知应会的课程内容的了解和熟练程度,更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深刻性和独特性,关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感受和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突出试卷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熏陶,注重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和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试卷虽坚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命题原则,但试卷模式与往年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在题型上体现了部编新教材的新特点和教学新理念,同时还体现出了省编《作业本》全新的作业理念和设计思路。考查内容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整张试卷试题设计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活动”设计为线索,环节清晰,结构紧凑,一气呵成,简约而灵动。试题总体有一定难度,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兼顾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很好体现了新课程中倡导的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心灵体验,注重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的积累的课程理念,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极有好处。总之,本卷是近几年难得的一份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以书为纲”、“以人为本”的成功典范。
二、典型试题分析
以第二板块:活动二【阅读专场】之第二小板块“美文共赏”为例。
“美文共赏”选取的阅读考查材料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散文《散步》,作者莫怀戚。
试题有3小题,计10分。试题摘录如下:
散文·明线索
6.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2分)
.png)
行
散文·品语言
7.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者是如何写南方初春田野的环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如果将引号内的文字改为“前面是奶奶和爸爸,后面是妈妈和我”,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散文·明主旨
8.如果给文章另拟两个能体现主旨的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陈述你的理由。(4分)
这3小题命题设计上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散文·明线索”、“散文·品语言”、“散文·明主旨”。这样设计的好处是:1.清楚地告诉大家,这篇文学类文本的体裁是散文,它把学生们的答题方向很好地引向了散文文体,让学生们思考散文文体特征是什么,散文的考点有哪些,散文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应该怎么样等等。2.这3小题考查的内容分别是概括文章情节、品味文章语言、把握文章主旨。一目了然,毫无审题障碍。3.这3小题难度设置有一定梯度,由易而难,逐层递进,综合考查学生们由浅入深的思维能力,很好地评判出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看第1小题,根据提示填写表格。空格中第(1)处要求是概括“情节内容”。通过已呈现的“出现分歧,互相体谅”、“夫妻齐心,背起老幼”两个提示项,我们不难发现,这里应填的是两个四字短语,以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性。空格中第(2)处要求是概括“细微之处看‘我'对母亲的爱”的具体体现。通过已呈现的““我”为母亲又度过了一个严冬而庆幸”、““我”背起母亲谨慎稳重前行”两个提示项,我们也容易看出,这里应填一句以“我”为主语的陈述句,字数应该是没有明确要求的。本小题整体答题情况良好,学生得分较高。
再看第2小题,结合语境,品读语句。其中第一句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命题者设置的问题是“作者是如何写南方初春田野的环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个问号要回答作者如何描写,这就牵涉到写作方法的考查了。我们应从远景近景结合的描写,动景静景结合的描写,视觉听觉结合的描写等角度切入答题。第二个问号考查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方法对环境进行描写的作用。学生们一般都能答出表现南方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却未能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可见学生们对于前文中作者一家散步的原因以及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是有欠缺的。第二句是“我”儿子的一句语言描写,这是“我”儿子的意外“发现”,充满了童真童趣。问能不能改成括号里的句子?它考查的是文中对称句子的作用。其实教材后“积累拓展四”我们是有过专项训练的。但部分学生未能从结构上“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和内容上“充满童趣,显露孩子天真可爱、聪敏机灵”两个方面去答题,导致无谓失分。
第3小题,另拟文题。这一题看似简单,其实另有玄机。因为课后“思考探究一”“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说你的理由。”与本试题极其相似,极具迷惑性。细读试题,我们会发现,这个“另拟两个能体现主旨的题目”中,“题目”前是有修饰语“能体现主旨”的。这就考查我们学生对于本篇文章主题的多义性的理解上了。文章除了“责任”,还有“孝道”、“选择”“生命”“和谐”“美德”等主旨。好多学生只在“散步”上做文章,答成《田野里的散步》、《一家人散步》《初春散步》等。另外造成失分的原因有:重复答同一个主题、理由不够合理充分、两个题目和理由杂糅在一起、与下一篇现代文阅读题混淆等等。失分较为严重。
三、答题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匆忙答题,没有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或看不懂题意,不会筛选信息;或归纳不全,不能抓住有效信息概括情节线索。
2.遣词用语不准确,出现较多病句。前后不连贯,重复啰嗦,或无效表达。
3.思维停留在浅层次,未能由浅入深的思考和答题。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肤浅甚至错误。
4.拟题艺术缺失,回答时未涉及题目内容,或理由不合理、不充分。
四、教学改进建议
针对新教育理念下新的命题思路,我们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1.深入学习新课标,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方法、独特体验。
2.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后进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语文教学能够以课本为本,又能走出课本,走向社会。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概括学法;紧扣教材,指点学法;教师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
5.加强学生答题技能的训练。教会审题。训练学生抓题干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答题要求,指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重视训练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6.用足用好省版语文《作业本》。运用过程中注意呈现时机的合理把握,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对应“课前预习”、“课堂导学”和“课后拓展”板块,通过《作业本》创新性题型的训练,努力提高学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