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滩中心学校 甘肃省天水市 741030
摘要: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以及养成训练,是培养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是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学习习惯 原因 途径 合作 质疑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多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小学生的身上普遍存在着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以及养成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方面的问题。
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去更多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情况。因此就需要父母先转变观念,平时多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孩子学习的其他因素,避免不良因素影响孩子的学习。
2.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是不能“大包大揽”的。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互动性差,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自制力差等个人问题。
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任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感到困顿和疲乏,失去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自制力差一点,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
1.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
教师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纠正学生在听课时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2.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认真检查。
例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教导学生学会检查和反思。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通过赞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自然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勇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另外,课后练习要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探索多种方法解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如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的认真书写。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要言传身教,起到楷模作用。
三、培养三种重要的学习习惯
1.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小学生的自觉意识还比较差,经常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来准备课前学习用品、资料和课前预习,到第二天上课时,总是手忙脚乱。针对他们出现的这些问题,每位任课教师在放学前或者是本课结束前,告诉学生要准备的东西,然后要求学生在记事本上把要复习、预习和准备的东西一一列出,每天对照记事本准备好要准备的东西,并把各学科要求预习的内容一一完成。这些事情有的需要家长来配合,因此,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过程。
2.养成课堂上合作和质疑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选择一些学生通过个人能力不能完成的任务,创设合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相互帮助与合作,让他们体会合作益处。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空间,这样才为学生的有“疑”敢“问”提供了可能。其次,教师要善于设问,在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设问,让学生进行质疑,在思维的碰撞中解决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最后,要采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提问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此下去,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学生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积极提出。
3.课后作业习惯的培养。
这主要依赖家长的指导和监督。首先,家长要限定作业时间,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作业。其次,要求学生反思作业,把自己做错的题整理出来,一方面巩固了知识,另一方面把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加强。最后,作业完成后,要自我检查,然后家长在进行检查,通过检查作业,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每位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耐心的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索、合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时时刻刻心里装着学生,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02月版
[2]班主任工作之学生养成教育,《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