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娟雯
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新里小学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都不容小觑。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合作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水平才会有更加明显的提升。班主任是家校互动的直接参与者与传达桥梁,因此班主任的工作策略与学生家校互动的良好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从互动渠道、互动模式、互动氛围以及教师能力这四个不同角度出发,在小学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之中探讨家校良性互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校互动;工作策略
学校和家庭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的个人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家庭与学校并非平行分割的两个主体,二者是相互渲染、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家校互动的形式,携手共促学生发展。班主任作为家校互动的“中间人”,其工作策略关系着家校双方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因此班主任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互动管理,构建家校沟通机制,提升个人沟通能力,为家校互动的进一步发展助推动力。
一、构建多渠道互动方式,提供便利平台
通讯媒介是家校沟通最直接、最便利的沟通方式,科技发展使得QQ、微信、钉钉等工具被广泛使用。班主任应当从整体考虑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根据家长意愿构建起渠道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让有效信息能够最快、最方便地在家校间传递。
多渠道互动方式需要从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需求出发构建,例如,有些家长不熟悉QQ的操作过程,而有些教师在沟通之中有发放文件的需求,在微信中传文件并不方便,这时候班主任要从中寻求一个平衡点,照顾到家校双方的需要,可以由教师在QQ群中发放文件,班主任在微信群中同步,并做好接龙工作,确保每位家长都能够及时看到文件内容。渠道多样的互动方式让家校沟通更加直观,比如在有次学校出行活动之前,有位家长担心学生的健康问题,因此电话联系我,希望能够在活动中及时与她沟通学生的健康状况,我利用微信为她实时同步学生状态,在没有影响家长当天工作的情况下更方便地报备了学生情况。
网络平台为家校高效沟通提供便利,家长和教师能够更加方便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与建议。往日占用时间较多的电话、面谈方式逐渐被通讯媒介取代,既节省了家长时间,又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
二、安排多层次互动模式,缩减家校距离
多层次互动模式是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安排家校互动模式,比如线上沟通、家长会、家访等。学生对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往往会有抵触心理,认为教师是在“告状”或是“打小报告”。因此班主任在组织家校互动时,要合理安排,科学考虑,让学生和家长都能积极地正视并面对家校互动。
对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班主任可以直接与家长进行线上交流,例如我在上课时观察到一名学生听课状态不佳,尤其在早上的课上,他总是昏昏欲睡,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后都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后与家长微信交流,发现这位学生这几天因为看电视睡眠时间减少,这才影响了听课效率。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家长会、家访等,比如一名学生本学期成绩突然下滑,家长因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参加家长会,我先同家长约定时间进行电话沟通,若家长有意向的话,再进行家访,以便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学校状况,同时我也能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引。
科学合理的家校互动模式有利于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保障,同时也能确保家校教育步调一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创设多样性互动氛围,注重换位思考
虽然家庭与学校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成长,但因为出发角度的差异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家校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这需要班主任在连通家校互动时学会换位思考,考虑沟通氛围的调解,让学校与家长共同连心,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融洽的互动氛围建立班主任尊重家长的基础之上,因此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尊重搭建沟通平台。比如班内有位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语文不及格,数学接近满分的情况,我与两门学科教师沟通后,了解到该同学语文课堂听课效率偏低,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于是我在课后与家长进行沟通,发现主要原因是家长怕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打不牢,在家经常让学生做额外的数学习题,占用了其他学科的作业时间,再加上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才导致偏科严重。我首先对家长的负责态度进行赞扬和理解,而后将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并提出家校共同努力的一些建议,一段时间后,学生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家长与教师在学生教育中身份不同,但目的一致,教师擅长从宏观角度引导,而家长更关注学生在微观角度的成长,两者互相补充,但也会出现矛盾,这时候班主任要发挥桥梁作用,调节氛围,让家校互动成效最大化。
四、提高多方面互动能力,加强教师素养
班主任与普通教师相比,不仅需要加强本职教学能力,还要提升自身工作素养,学习语言沟通技巧,提高个人沟通能力,与教师同事、学生、家长建立互信互动机制,为家校互动提供足够空间。
班主任可以加强对个人技能的培训,还可以学习心理学或语言措辞上的相关技巧,让学生和家长主动与自己交流,使他们愿意吸收自己的建议。例如有次课堂教学中,因为一名学生与同桌在课上交头接耳,我便提醒了她一句,这名学生平时性格比较内向,误以为我在批评她,回家后闷闷不乐,于是家长当晚与我交流,我首先向家长对自己的信任表示感谢,其次对学生的学校表现进行表扬,而后委婉地说明当时的课堂状况,最后对家长表示歉意,并表示自己会反思课堂提醒方式。这种家校沟通既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情况,又不会让学生觉得没有面子,有效地避免了家长和教师之间隔阂的产生。
班主任是家校互动中的“润滑剂”,对个人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语言的艺术灵活处理家校互动中的问题。
家校互动是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产生“1+1>2”效果的助推剂,因此班主任作为其中的桥梁,需要采取恰当策略,为家校有效互动提供机会,如构建多渠道互动方式、安排多层次互动模式、创设多样性互动氛围及提高教师多方面互动能力等,以此促进家校共同努力,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安禧.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家校互动策略的有效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
[2]杨慧琴.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互动[J].教书育人,2020(04)
[3]李军.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互动探究[J].甘肃教育,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