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宝
六道江镇中心小学 吉林白山浑江区134300
[摘要]: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道德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师要教育学生发扬传统美德和革命先烈优秀品质的同时,要更新道德新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合理的评价观;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时俱进;立德树人要面向全体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建立家校沟通桥梁,一句话:立德树人牢记心中,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教育。
[关键词]: 指导思想 科学评价 立德树人 面向全体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完善自己的人格力量,用自己专业化和创新化的思想武装自己,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新时代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它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智力和德性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德性对人的成长起着方向的引领,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早年朱镕基就指出:智育与德育相比,我们更要重视德育工作,数量与质量相比,我们更要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也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方向。小学德育工作的成功开展,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关系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二、立德树人的的指导理念
(一)必须不断更新德育理念,确立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开展学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座谈会指出:“用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掘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把社会积极的外在影响与需要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的素养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导航,并且加以整合,使其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得以整体优化,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公正、文明、健康的思想,为实现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作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变教育单纯的选拔功能为发展功能,避免重抓教学,忽视德育的急功近利行为,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报以‘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三)要有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观念。
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个性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等的个体差异,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衡量学生,以此才有利于因势利导,做到因材施教,不断发展。
(四)立德树人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创造性的培养并发展人才。面对当前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价值趋向,德育工作需要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因此德育工作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立德树人,注重从小事抓起,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入手,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年龄小,交往面相对窄,教师重视从小事抓起,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果。抓小事就是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学生纠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为的萌芽点,让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放大,提升学生的荣誉感。
抓小事就要营造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立德树人的实施者”,所有任课教师发现学生言行上的“亮点”都要及时表扬,并适当宣传,积淀学生的德育素养;任课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萌芽点”,都要及时教育、疏导,帮助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只要教育工作者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他们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表现也时时受到这些小事的影响。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小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规律开展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小对学生渗透道德的规范教育。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的很多貌似偶然不良的行为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者)更应该从小树立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规范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等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形态,逐渐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立德树人要有教育目标,但目标不宜过大,最好能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让学生从每一件小事的体验中提升认识。因此,立德树人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着眼,从点滴小事入手,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如家长回到家里,孩子一声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适时给家长递上一件外套;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孕妇及时让座等,这些看似小事,正是思想转化行为的具体体现,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体现社会的文明和社会进步。
(三)立德树人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的德育工作其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我们的教材资源,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能够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事例,都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的榜样。比如说新时期仍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发扬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要树立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小培养学生的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人民的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四)追求德育创新的同时,勿忘对学生进行革命的传统教育。
尽管革命年代已经相对比较久远,但是英烈们的大公无私以身殉国的凛然气节和崇高品格在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巨大的感召力,仍然要激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对于学生,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尽量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相连,用他们的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小英雄雨来的事迹,我们可以从他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入手,拉近英雄人物与孩子们的距离,从而激起孩子的的道德体验,为他们树立了一个道德榜样;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革命电影,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师可以建立家庭和学校共享的德育教育机制
在小学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教育,教育者应该建立家庭与学校共同作用的长期教育模式,使其成为机制。教师要及时把孩子在学校的积极表现反应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这样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以此为桥梁,就能更好的方便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像课堂教学一样因材施教。
五、结语
总之,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对教师而言,从小事入手,面向全体学生,勿忘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家庭学校沟通桥梁,要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扎根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的讲话精神(2019.3.18)。
[2].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285-289页
[3].黄宁.浅析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明日》2017.12
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