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工隧洞设计的常见问题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5月15期   作者:赵欢 张亚维 宁少妮
[导读] 岩石本身具有低孔隙率和未风化的特点,是地下水运动的重要屏障。然而,岩体中存在的不连续性增加了渗透性,并且可能有很大的变化。
        赵欢    张亚维    宁少妮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市    710001
        摘要:岩石本身具有低孔隙率和未风化的特点,是地下水运动的重要屏障。然而,岩体中存在的不连续性增加了渗透性,并且可能有很大的变化。隧道掘进过程中的涌水、渗漏对岩体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隧道是为输水而开挖的,则渗漏问题不仅限于隧道开挖阶段,因为在运营期间,无衬砌隧道也有很高的失水风险。本文论述了重点输水工程“施工四标”无衬砌引水隧洞预注浆和后注浆对控制渗漏的作用,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工隧洞;常见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水工输水隧洞广泛运用于泄洪、发电、供水、灌溉等工程,近年来随着城市供水及农田灌溉日益增长的需求,水工输水隧洞得到了大量运用。通过对输水隧洞设计和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不但能够提高隧洞的安全性,而且能有效保证水工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输水隧洞设计和计算等方面的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深入分析和介绍输水隧洞设计和计算过程,以期对水工隧洞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
        某工程3号隧洞160+582~160+930穿过北川河浅滩洼地段,覆盖层较薄,最小埋深仅18~30m,设计为砂卵石洞段,地层岩性为第三系上新统卵石混合土层,洞底以下卵石层厚0~30m,围岩坚固系数fk=0.5。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V类,围岩极不稳定,不能自稳,变形破坏严重,地下水位位于洞顶以上,隧道开挖时存在涌水突泥、塌方冒顶施工风险。
3 小断面隧洞施工的难点
        首先对于该隧洞项目的建设来讲,单向掘进的距离过长最长超过了2100米,而且隧洞在施工建设时存在较多的拐弯施工内容,长隧洞拐弯隧洞对整体的通风、供电、排水、出渣等施工内容有着较大的要求,在该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风和供电工作是难点和重点工作内容,会直接决定该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其次,该案例在实际的隧洞开挖过程中不同土层需要进行不同断面的开挖,主要有圆形开挖断面和马蹄形开挖断面,在圆形开挖断面施工过程中需要铺垫一部分石渣,这样才能够保证轨道的平顺连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提供保障。但该施工方式后期需要将石渣清理干净,会给施工增加一定的施工量。如果清理不干净又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投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该部分的内容相对于马蹄形断面的开挖内容来讲,施工难度较大,需要施工人员更加重视。
4 超前地质预报
        为使隧洞浅埋段施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其施工的安全性能,对隧洞施工地段的相关情况要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对岩土的种类、中间是否有无断裂带、有无溶洞、水文条件等方面做好细致的分析工作,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准确选择具体支护方式及参数,在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超前预报方法有常规地质法、超前导坑预报法、超前钻探预报法和物探方法四种。随着计算机运用的发展,物探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通过采用地震波等地质勘测方法,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就可以对前方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含水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但是对于隧洞浅埋段来说,由于其覆盖层多为砂砾石层,地震波传播条件差,预测精度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因此在实践中多采用超前钻探预报法,利用水平钻机在隧道掌子面进行水平地质钻探,根据钻进速度、岩粉、冲洗液的情况综合判断获取前方的地质信息,但是其一般预报距离短,预报耗时长,预报结果不能反映整个工作面的整体情况。为避免上述不足,在施工中将超前大管棚与地质预报相结合,不影响施工工序,管棚布置于拱顶180°范围内,长度选择20~30m,从而延伸了预报的空间范围,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


5 水工隧洞设计要点
        5.1 大管棚设计参数指标
        管棚选用?108热轧无缝钢管,壁厚δ=6mm,每循环长度20~30m,环向间距40cm;每一根管棚钢管由长度2~3m的短钢管用丝扣连接而成,受隧洞断面限制,外插角一般控制在5°~7°,同一循环管棚中,接头的位置应不在同一横断面内。为增加管棚钢架支护的刚度,需在钢管内注入双液水泥浆,注浆结束后用M30水泥砂浆填充,形成钢管混凝土。
        5.2 预注浆
        主要遵循两个标准来决定是否需要注入灌浆:(a)如果在运行期间流入隧道的地下水压力小于静水压力的1.5倍,(b)如果通过岩体的渗漏超过一定限度(通过1.5倍静水压力的勘探钻孔抽水后的水损失)。一般而言,标准(b)被认为是更可靠的,因为标准(a)仅在隧道开挖期间可能出现地下水流入的路段有效,因此(b)被广泛用于定义引水隧道的预注浆。首先,在隧道工作面河谷侧壁上钻一个21m长的勘探钻孔,钻孔角度与隧道轴线成8°角,略向上,角度约为5°。在钻井期间,定期观察记录可能的涌水量和冲洗水损失,以及此类事故的大致深度。其次,钻孔结束后,用封隔器和流量计测量隧道的涌水量。之后,以1.5倍的静水压力将水泵入钻孔(通过封隔器)进行漏水试验。最后,如果每米长度的漏水量超过1L/min,建议进行预注浆。对于预注浆,在隧道周边钻取12个21m长的钻孔,与隧道轴线成8°角,以形成注浆锥。
        5.4 管棚的制作
        由于引水隧洞断面小,施工作业面有限,安装管棚前首先需搭设钻机平台,使钻机支撑与稳定的基础之上,然后精确核定钻机位置,要求钻机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即钻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钻孔仰角的确定应视钻孔深度及钻杆强度而定,一般控制在10°左右,利用钻机的变角度油缸,参照导向管的倾角确定钻机的倾角,确保钻杆与开孔角度一致,以达到钻进的导向作用。钻机开孔时钻速不易过高,钻入20cm后转入正常钻速。第一节钻杆钻入岩层尾部剩余20~30cm时钻进停止,用两把管钳人工卡紧钻秆,钻机低速反转,脱开钻杆,钻机沿导轨退回原位,人工装入第二根钻杆,并在钻杆前端安装好联结套,方向对准后联结成一体。钻孔达到深度要求后,按同样方法拆卸钻杆,钻机退回原位。
        5.5 隧洞超挖、欠挖的控制
        ①首先在开挖工作进行之前,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地质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合理的控制开挖工作的各项参数,选择合适的开挖仪器设备,提高土层开挖的工作质量。②其次需要对过往的隧洞掘进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对目前的工作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此来获取最佳的开挖效果。③第三,需要提高打眼的精确度,尤其是周边打眼的精确度,这会对超挖值产生直接的影响。④对各施工段面进行及时的检查,并形成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这样能够及时了解施工后断面的情况,分析各项原因,以此来修正后续的施工参数。
6 结束语
        根据输水隧洞的用途及其特点,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覆盖厚度、枢纽总布置、水力学、施工、运行管理、沿线的建筑物等因素,保证水工隧洞进口应力、水流的畅通性、出口水流与下游的衔接性,减少冲刷现象的发生,与四周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才能真正保证水工隧洞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及合理。
参考文献:
[1] 刘德辉.盾构法输水隧洞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9(06):101.
[2] 段军红.水工隧洞堵头设计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0):113-114.
[3] 孙金龙,李生峰,凌小钦.输水隧洞大型溶洞处理施工技术[J].江西水利科技,2019,45(02):119-123.
[4] 周荣,孔祥郃.盾构法输水隧洞设计与施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6):188-189.
[5] 王鹏.水工隧洞受力特性研究和结构设计思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2):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