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多,因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建筑空间越来越紧缺,为此需要不断扩大建筑空间。因工业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正不断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绿色生态建筑理念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生态建筑也因此诞生。结合这一情况本文重点对绿色建筑理念下的生态校园建筑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生态校园;建筑设计;节能降耗;绿色环保
校园建筑属于具备特殊性功能的一类建筑形式,学校建筑其设计与规划,不但需满足师生对于环境及美学的需求,同时还需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对使用者及建设者起到示范性作用,因此,怎样将这些需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来设计出展现时代精神及地区特点的建筑,是非常困难的一项工作。大家都清楚,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因此,建筑物还需在呈现文化学术环境与生活气息方面多加思考。
1 校园的规划和建筑设计
现时期针对校园建设规划与建筑设计主要面对三个问题,即要与教育和教学新需求相统一,节约用地,对气候条件对于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影响做好处理,由此创造更舒适并且便捷的校园环境。这三种因素的关系是缺少不可的。
对学生应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美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与志趣,同样也是维护社会主义文明精神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此方面,除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以外,还要为学生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优良的校园环境,这样才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现时期的社会正处于知识快速膨胀时期,对于以往科技发展相对缓慢并且仅重视知识传授的作法已不再适用。很多国家现已开始对学生整个教育过程比较关注,大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一定要借助人际交往、体验训练、情绪感染及专门训练法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在此情况下,校园规划设计也一定要为人际交往、情绪感染的有效实现创设条件。
大学时期除教学、科研以外还应为社会服务,例如:业务资源和信息提供;生产与科研协作;各专业间的交流, 跨学科选读,各学科交叉渗透,由此引导学生扩大视野和的创新思维,这对于各学科发展与创新非常有帮助。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能够不断培养并提升其创造思维能力。所以院校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需为这些交流实践的有效实现创设条件。
第一,校园的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由以往只重视读书和课堂这种单一形式的知识传授,相似于书斋概念的教育转变成重视人与人、人与环境及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概念中来。不但要保证学生间的交流、相互交往沟通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还需重视校园环境对于美育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校园还应做到与校外环境的充分联系[1]。
第二,为了节约土地使用量,校园建筑布局主要是由水平展开转向垂直方向。很多课间活动场所或是第二课堂空间,均可设置在平台、天台、廊道或是建筑物的架空层当中。天台或是平台可当作活动场所,在多层校舍当中,这种设计更加便捷,如果再对校舍进行绿化,对于建筑物还可起到隔热和遮阳的功效。
第三,及时转变对连廊和架空层的价值观。以往通常在思想中都认为连廊过多会增大投资费用,架空层过多就会占用房间面积。然而因为现时期对于教育的一些新要求,促使这些空间具备了全新的功能。相对宽一些的连廊除可以用于交通使用以外,还可供学生进行交往及设计学术墙报、学科交流空间等;从心理上来看,也属于各个学科、各个班级及各部门间进行沟通的平台;除此之外,还能够遮挡风雨。也可将架空层当作交流空间,南方地区盛夏时,这一场所还可有效避免日晒雨淋。另一方面,夏季架空层处于主导风位,这也就是校舍的进风口,如此对于建筑群通风效果来说非常有是;在此情况下,不但提高空间层次,同时还使建筑景观更加丰富。
第四,充分发挥绿化功能及作用。以往在此方面工作做得并不理想,仅对美化作用比较重视,或是只是四季不同种类花的不同搭配;或是用来缓解噪音及防止视频上干扰;又或是起到遮阳降温的功效。实际上也可利用绿化来进行空间的划分,可创设半私密形式的室外空间。在城市校园中,可结合周边环境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树种改善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除此之外,绿化对于人的思维能力提升也具有直接关系[2]。
2 校园建筑的布置和组合
城市校园用地非常紧张,城市环境对于校园会产生噪音及空气上的污染,但是校园本身也属于噪声源。因此,在选择学校用地周边,应预留出适合面积的空地,以当作为减少或是缓解学校和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确保校园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过去很多校园都采用分散形式的布局,一幢建筑物属于一个系或是一个行政部门,有的还是较大的实验室或是课堂,各功能建筑间的距离非常大。这对于通风和采光及防止相互干扰来说非常有利。然而从使用上来看,学生或者是教师在两堂课有限的时间内,急于来回奔走,有时还要上下几层楼才能到达教室。这样不但感到疲惫而且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行政与事务间联系同样如此。所以南方校园建筑的布局与组合,也较易集中规划和建设,通过廊道来连通各栋建筑[3]。
3 课室和课室楼的设计
课室设计和组合,首先要处理好夏季建筑热量小和建筑自然穿堂风问题。从风的层面而言,教室夏季主导风来向的一侧,对于门窗的设置应保下足够的大和开放度。但这种某种程度上来看,也为声源和视线干扰敞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南方校园建筑设计中一项非常突出的矛盾性问题。南方校园教室与其组合需结合这一问题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走廊式课室楼当中,可设置教室中间为廊在廊的两则设置成课堂,为了有效解决以上所提到的矛盾问题,需采用外廊的方式为宜。然而具体采用南廊或是北廊,可根据遮阳和挡雨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为了防止走廊中视线干扰及降低声音,大多在南墙开设高窗。这样虽然有穿堂风,但风大都是在头顶,却吹不到人身上。所以结合这一点可在南墙根处再开设低窗[4]。
4 结语
总体来说,在校园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基础上,确保校园建筑设计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为师生提供优良学生与生活场所的情况下,有效节约资源、维护环境,以更好的实现校园建筑的生态化。
参考文献
[1]李小珍,刘爱媛.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22):77-77.
[2]李慧.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的生态校园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6(20).
[3]党咏强.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探计[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190-160.
[4]郑洋.浅谈绿色建筑理念下生态校园建筑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