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欣
深圳市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0000
摘 要:在有限空间且基坑开挖较深的情况下,目前软弱土质的支护形式大多采用型钢及灌注桩支护。两者间如何做出选择,现通过实际案例做对比分析。
关键词:软弱土质;型钢支护;灌注桩支护
引 言:当前大开挖已经成为建设的一种必然,基坑支护形式的确定需考虑到地质资料、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经济合理等因素。为了达到以上要求,促使了基坑支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之所以在软弱土质中SMW工法成为常用手段,其具有以下几点优点:①对周围的地层影响较小;②较灌注桩而言,施工效率高,大大缩短工期,且产生的废土相对较少;③施工振动小、产生噪音小,几乎对周边居民不产生较大影响;④H型钢较管桩而言,有较大的的抗弯能力;⑤H型钢可在地下室施工完毕后拔出回收利用,大大减少支护成本。型钢与三轴搅拌桩组合成一种围护墙体,已经在北上广地区及周边得到广泛应用。
现以某已施工完成的SMW工法支护在软土地区为例,简要分析型钢支护与灌注桩支护在软弱土质中的优劣性。
1 工程实例
项目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大桥西面约500米、樵高路南侧,占地面积为21940.5平方米。拟建5栋百米住宅楼,框剪结构,地下室二层;场地现地面标高+2.50(绝对标高,下同),基坑考虑至承台垫层底,基坑底标高为-4.75m,故基坑开挖深度为7.25m,局部开挖深度9.5米。采用SMW工法支护(上部2.5m采用1:1.0放坡,下部4.75m采用φ850三轴搅拌桩+内插HN700×300×13×24型钢@9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和灌注桩支护(上部2.5m采用1:1.0放坡,下部4.75m采用φ800灌注桩@10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两种支护形式。
1.1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在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冲积土和第三系基岩,现分述如下:
(1)素填土:堆填时间超过5年,褐红色、褐黄色,松散,很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区域上部含少量砖块、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大小一般约2~10厘米,最大超过25厘米。层厚1.80~5.00m,平均层厚2.56m。
(2)冲积土:按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13个亚层:
(2-1)淤泥质土:深灰色、灰色,流塑,含腐殖质及少量粉砂,具臭味,局部夹松散粉砂薄层。层厚1.00~11.70米,平均层厚4.06米。
(2-2)粉砂:深灰色、灰色,饱和,松散,含少量淤泥,局部含量较多,土质不均匀,局部夹薄层淤泥质土。层厚0.90~9.40米,平均层厚4.96米。
(2-3)粗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棱角形,级配良好,局部为中砂或砾砂。层厚0.80~5.00米,平均层厚2.53米。
(2-4)粉土:灰白色,局部灰黄色,很湿,稍密,粘性较差,韧性低,干强度中等,局部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层厚0.90~4.60米,平均层厚2.74米。
(2-5)淤泥质土:深灰色、灰色,流塑,含腐殖质及少量粉砂,具臭味,局部夹薄层松散粉砂,层厚1.60~12.50米,,平均层厚5.50米。
(2-6)粉质粘土:灰黄色,局部灰白色,软塑~可塑,主要由粉粘粒组成,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层厚0.90~9.70米,平均层厚3.87米。
(2-7)淤泥:灰黑色、深灰色,流塑,含腐殖质,具臭味,含大量腐木。层厚1.30~5.50米,平均层厚3.58米。
(2-8)粉土:灰白色,局部浅灰色,很湿,稍密,粘性较差,韧性低,干强度中等,局部为粉质粘土及粉砂。层厚0.70~8.20米,平均层厚2.36米。
(2-9)中砂:浅灰色,饱和,稍密,局部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棱角形,级配良好,局部含少量粘粒。层厚0.80~4.00米,平均层厚2.44米。
(2-10)粗砂:灰白色、浅灰色,饱和,密实,局部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棱角形,级配良好,局部含少量粘粒,局部为砾砂。层厚0.90~6.80米,平均层厚3.13米。
(2-11)粉砂:灰白色,局部浅灰色,饱和,中密,含少量粘粒,局部为中砂。层厚0.70~4.80米,平均层厚2.33米。
(2-12)粉质粘土:灰色,局部灰黄色,软塑,局部可塑,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少量腐殖质,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层厚0.90~11.00米,平均层厚6.15米。
(2-13)粗砂:灰白色、浅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棱角形,级配良好,底部含少量圆砾。层厚0.80~2.10米,平均层厚1.46米。
主要岩土参数如下表(表一):
.png)
典型地质剖面图如下图(图一)所示:
.png)
1.2 水文地质条件
静止水位埋深0.15~0.95米,标高1.69~3.24米。场地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赋存于土层孔隙中,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渗流方式排泄,水位受季节影响,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1~2米;深层地下水由于有上覆相对隔水层,补给、排泄作用微弱,具微承压性。基岩中的地下水属裂隙水,富水程度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补给条件控制,根据勘探孔资料结合地区经验,裂隙水的富水程度弱,但不排除钻孔间区域有富水性较强的裂隙带存在的可能性。
根据室内试验、现场抽水试验及地区经验判定:(2-2)、(2-11)粉砂,(2-9)中砂,(2-3)、(2-10)、(2-13)粗砂属中等透水性,其余岩土层属微~极微透水性。(2-2)、(2-11)粉砂、(2-9)中砂(2-3)、(2-10)、(2-13)粗砂为主要含水层,由于厚度稍大且基本连续,故地下水较丰富。
1.3 典型支护剖面图展示
支护采用两种形式: SMW工法支护上部2.5m采用1:1.0放坡,
下部4.75m采用φ850三轴搅拌桩+内插HN700×300×13×24型钢@9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和灌注桩支护(上部2.5m采用1:1.0放坡,下部4.75m采用φ800灌注桩@1000+一道φ609×16钢管支撑)。其典型支护剖面如下两图所示:
图二 SMW工法典型剖面图 和 灌注桩支护典型剖面图
两种支护形式理正计算结果对比(表二):
.png)
2.1工程造价对比
根据以上剖面支护形式,对其一延米总造价进行对比(表三):
.png)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可知一延米SMW工法施工成本(24014.16元)约为灌注桩支护施工成本(33519.01)的71.6%,如果加上型钢的损耗费用,SMW工法施工成本约占灌注桩施工成本的75%左右。可见SMW工法约比传统的灌注桩支护节约25%的施工成本,更为经济。
2.2 施工工期对比
根据现场多个SMW工法及灌注桩施工发现在软弱地质条件下,超过20m的型钢,一台机一天可内插型钢10条,而灌注桩一台旋挖机每天能施工5条。
为了施工工期具有可比性,工期折算成基坑支护每台机每延米的支护工期。SMW工法支护平均施工工期为:1天/(9m×1台)=0.11天/台·m;灌注桩支护平均施工工期为:1天/(5m×1台)=0.2天/台·m。
由此可见,SMW工法在施工工期约占灌注桩支护施工工期的55%左右。在工期方面,大约可节省一半工期。
2.3 施工环境对比
SMW工法主要考虑后期型钢的拔除所需要的场地,通过液压装置拔出钢板桩,可以使用臂长的汽车吊进行吊运,所以需要场地不用很大,且施工过程中,三轴搅拌桩施工挤土量少,施工部分泥浆一般只在施工搅拌桩前开挖的导槽之内,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灌注桩支护,旋挖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的泥浆,对施工场地造成大面积的泥浆污染,而且施工过程中需要较大的空间,如钢筋笼加工场、混凝土车行走施工路线、旋挖施工过程中泥土堆积场地。其次在旋挖桩成孔过程中,挖出来的土体比较多,需要土方车及时运输,就很容易导致场地内交通堵塞。最后灌注桩施工工序较多(埋护筒、成孔、制作钢筋笼、清孔、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等复杂工艺)。
结 论:
通过对SMW工法与灌注桩支护在软弱土质中从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及施工环境对比分析发现,型钢由于后期可以回收利用,在造价上比灌注桩支护节约施工成本约25%左右,工期可减少一半,SMW施工工序也相对较简单,同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更文明。
参考文献:
[1]李继军.型钢斜向内支撑在复杂环境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43(18):124-126.
[2]王鹏,刘培培,贺大为.后插型钢混凝土支护桩施工技术及其应用[J].工程勘察,2012,40(03):33-36.
[3]李逢春.型钢灌注桩在长城畔山花园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00(0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