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南宁
摘要:水约占全球地表面积的70%,同时又约占人体体重的70%,它是生命之源、利万物。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及人口不断增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制约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保护水资源、做好废水处理工作尤为重要。对此,本文主要在废水处理技术和水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废水处理;水环境;保护对策;
一、我国水污染现状
虽说我国淡水资源总体比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200m3,为世界人均的1/4、美国人均的1/5。结合我国地域特点,北方及西部地区水资源量较少,南方及沿海地区水资源量较多。根据国家环境滥测网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实际监测显示,我国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环境质量结构比例为40%、32%和28%,从总体上来看,属于中度污染程度。近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18亿立方米/年的速度增加,其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天排放量约1.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水资源污染主要因素
1.工业污染
人类生产活动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为严重,主要通过固、液、气三种方式形成,它含污多、成分复杂,不易净化,处理困难。较严重的一般是大中型冶金制造企业、化工企业,此外,各类轻工业也直接造成了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究其主要原因是源于部分企业废水废气直接排放。比如个别中小企业因为废水处理设备设施价格昂贵,而采购一些排放不达标的低端设备;再比如一些制造厂房浸漆、喷漆、涂漆等漆类相关工序的硫氧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而形成片区酸雨降落等,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首先是因为开荒或者耕作原因使地表土壤疏松,在地表土壤未稳定时因受雨水等冲刷,使泥土、砂砾流入水中,导致水中悬浮物增加,进而引起水质污染。不过这并不是农业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还是相当多而且广泛,而喷洒的农药和施放的化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附着于植被表面或者被吸收,绝大部分基本都会残留在土壤和悬浮在空气中,然后经过降雨的方式,最终渗入到地表水形成污染。
3.城市污染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形成的城市企业聚集,对水资源造成了或重或轻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因为城市人口的集中,使得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如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的排污。
水是我们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但是大量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而造成的水污染,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做好废水处理工作十分重要。
三、废水处理技术
1.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是运用物理手段,在不改变废水化学性质的前提下,将废水中的部分杂质与水进行分离,实现废水净化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上浮、隔油和离心分离等。这种处理方式因为不存在额外化学物质的添加,仅凭机械作用实现杂质分离,所以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但也因此处理效果一般,基本用于初步处理环节,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往往需要辅助其他处理技术。
2.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指采用化学反应,通过改变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使得水中杂质被消耗或者除去,已达到降低污染危害,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一般通过在污水中投入絮凝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后最终形成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然后再通过物理手段,将这些物质从水中分离,实现水质净化。
除了这种方法,化学处理技术还有电解法、氧化法和酸碱处理法。
3.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或生物酶,实现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处理。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其中活性污泥法因为效果较好而应用最为广泛,它主要是以活性污泥为培养基,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再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和氧化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生物膜法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除磷脱氮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它以膜状生态污泥为载体,对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这层附着在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实现净化污水的效果。生物膜法因为成本低、操作简单、废水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将会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污水处理工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实现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同时生成CO2和CH4,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能耗少、成本低,顺带生产沼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水资源保护措施
1.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关于水环境保护,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其中原则性的、指导性的文件较多,而重在具体落实的文件较少。在法律法规层面,国家及地方应该不断水保护及水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地方,应该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国家制定的大纲,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条款的补充或者修订,删减与地方发展不相符的内容,最终形成具有地方水环境治理特色的法律管理文件。
在完善水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等管理办法的同时,要通过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文件执行落地,比如为了确保实施的有效性,可以以信息公开化的形式,发动广大群众监督的力量。否则,没有好的执行,一切战略、战术都是空谈。
2.倡导节约用水行为,提高广大群众环保意识
污水、废水,特别是生活污水,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民群众不合理的使用浪费造成的。保护水资源不仅仅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地方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及节水措施,甚至可以到社区、到学校开展水资源污染及水资源保护公开性的公益讲座,到群众中去传播水资源保护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节水意识,积极鼓励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节水的行动中来,通过实际行动,从自身做起,支持我们国家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只有全民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形成节约用水习,杜绝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3.综合考虑城市废水分布特点,加大废水处理力度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日益增多,随之城镇用水量也日渐攀升。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也在持续提升改进,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城市废水处理工作,对废水资源的再利用展开研究,通过原有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更新、排污管道更换等多种措施,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而大部分新建的工业企业,在投资规划初期,就对废水处理进行全局规划,实现从源头对废水排放的控制。但是实际上,专业化、综合化的大型污水集中处理厂的设置还是比较缺失的,而目前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所以,根据城市发展特点,通过建设大型专业化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是迫在眉睫的。
五、结语
水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加强保护水资源对于我们个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重视、技术提高等客观方面来强化水资源保护措施以及提升水污染防治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从主观层面提升广大群众全员节水环保意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总之,水资源的保护和防治是需要我们国家、地区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积极参与的,共同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盛亮,杨帆,岳晓霞.废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4):190-192.
[2]张南波.废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