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显堂
湖州市吴兴区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剧增,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显突出,河道污染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在我国,有些地区对中小河道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如今,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加强,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中小河道的整治。但因相关治理技术还不够成熟,使其无法到达预期的治理效果。在此情况下,本文阐述了中小河道在治理过程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河道治理;清淤;淤泥处理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河道的运用率逐渐增加。中小河道的清淤与淤泥处理技术作为中小河道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中小河道的正常使用,而且对中小河道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小河道的淤泥逐渐增多,导致河道的抗洪能力减弱。因此,应加强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在中小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对中小河道进行清淤工作,有助于提升河道的防洪功能,加强河道的排涝能力,对灌溉、通航、供水的正常应用有积极意义,并且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河水水质与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1.中小河道治理中清淤技术的应用
1.1水下清淤方法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水下清淤技术就是将船只来作为操作平台,将清淤设备安装到船只当中,然后通过对船只的固定来实施某一区域的清淤工作。在进行清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管道来进行淤泥的传输。目前来看,水下清淤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抓斗的方式、斗轮的方式以及绞吸的方式和泵吸的方式。在这当中,抓斗的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环境恶劣的厚泥层,其操作方式为:利用清淤专用的船只来将水下淤泥挖出,并通过其他船只将其运走,具体的流程为开挖、卸载的过程。这种清淤的优势在于便于操作,且不会受到河道中障碍物的影响。如果因为清淤过程中导致浮泥回到水中,那么清淤效果将会下降。所谓绞吸清淤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中型河道淤泥,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施工精度,且不会出现淤泥泄漏的现象,并且不会影响到河道的正常通行。但其缺点在于较为容易发生回转现象。泵吸清淤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小型河道清淤工作,能够同时实现淤泥的清理和运输,但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会吸出一部分河水,因此在完成清淤工序之后仍然需要对淤泥进行处理,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
1.2排干清淤技术的应用
小型河道在航运、抗洪方面的功能不是很完善,因此要选择排干清淤的方法,主要分为干挖和水力冲挖。干挖是通过引进挖掘机和渣土车来完成淤泥挖运工作,并且要安置挤压式泥浆泵,以便于淤泥的运输。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同时还保证了工作效率。水力冲挖的原理是在水枪的高压冲刷下,泥浆会被冲至低洼位置,从而达到淤泥的清理。两种方法都各有优势,若在一般情况下,最好选择干挖,既能将河道内的垃圾物质清理干净,还能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系统和边坡。
1.3环保清淤技术的应用
环保清淤法的核心目的就是改善中小河道的水质。在采用该方法进行中小河道清淤工作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坚持保护环境和清淤共同进行的核心原则,借此有效防止中小河道的河床形态以及水体受到损伤。环保清淤法操作非常简便,其主要是通过利用高精度的挖掘机械进行清淤工作,在实际挖掘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中小河道的水体浑浊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工作人员通过前期研究调查工作能够对清淤工作的实际位置进行精准定位。此外,在清淤工作的后期,工作人员还应当注意弃淤场地的选择工作。在环保清淤法之中,环保绞吸式清淤方法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小河道清淤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中小河道石头不多并且下挖深度合理的情况之下比较适用。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污染物在中小水道之中扩散开来,有效清淤的同时保障中小河道的水质。
2.河道淤泥的处理处置技术
2.1无污染淤泥与污染淤泥的处理
由于淤泥受到的污染程度和性质等方面差异比较明显,在对淤泥处理的时候需要采取对应的处理模式,例如,在对水利工程产生的淤泥处理的时候,其中所包含着的污染物比较少,污染物相对于相关标准而言比较低,这就可以在进行清淤的时候四十资源化处理,使得淤泥能够在农村地区的土地施肥等过程中加以应用。而污染物超出相关标准的淤泥则在处理的时候推动污染水平降低,使得其能够和相关标准相符合。以淤泥后续用途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选择不同的淤泥处理模式,在对淤泥处理后能够将其作为普通填土或路堤让其远离水源地,这样就会造成氮和磷不会因为进入水源地而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2.2堆场淤泥处置技术
2.2.1堆场周转使用技术
为了减少弃土场的数量和空间面积,要求及时处理弃土场的淤泥,然后再堆新的淤泥,达到弃土场的重用目的。利用小型堆场、高效周转概念的堆场周转技术,改变过去的大规模堆场、占地空间,对土地资源不足的地区更有利。弃土场周转技术主要是考虑需要处理的淤泥总量、弃土场的容量、周转周期等,一般与固化或干燥技术相结合,采用弃土场围堰、就地固化或干燥淤泥,可以快速利用弃土场的淤泥。
2.2.2堆场表层处理技术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填泥后2-3年,表面逐渐形成约20厘米厚的天然硬壳,下部结构仍是流动的土,此时很难采用一般的基础处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在堆场表面进行适当的硬化处理,堆场整体表面符合刚性和强度要求,小型机械设备可在堆场表层铺设排水板。在人造硬壳施工过程中,表面处理很重要。考虑到下层泥浆的特性,可以实验确定硬壳的强度等参数,进行必要的硬化处理,还可以在表面铺上聚苯乙烯泡沫板,提高其处理效果。
2.3淤泥二次利用情况进行不同的淤泥处理
从本质上来说,淤泥本身就是工程废弃物,那么根据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等处理标准,就需要对淤泥进行处理和二次利用。根据资源化的广义理解凡是能够将废弃淤泥通过一些特定的操作并再次进行使用的都是资源化利用。这方面例如使用淤泥制陶粒或是制砖、土壤化等都属于资源化的淤泥处理技术。并且通过治理在农村的河道还可以将那些没被工业废弃物污染的且氮、磷等元素含量丰富的淤泥当做肥料肥田或是直接在干化后进行填土作为农业用地等。甚至说如果淤泥在进行干化之后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能力,可以填土作为公园等公共场所也不是不行。
2.4污染淤泥的钝化处理技术
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多数都是工业废水与废弃物等,河道淤泥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此时在进行清理施工之前需要对重金属物质进行必要的钝化处理,以避免其给河道造成较大的影响。从实践经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环境中的淤泥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区别,钝化处理之后可以将淤泥内的化学污染物含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使其变得更加的稳定,进而可以降低污染物的目的。此外,淤泥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之后可以直接包裹金属物质,浸出性下降,对于周边的水体会产生更大的污染。
结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中小河流清理工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中小河流清理工程阶段,充分进行护坡处理,可以降低工程难度,保护周边环境。在清洁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处理技术,改善资源利用,最终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雪军.河道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425.
[2]王成.浅谈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9:116.
[3]李志忠,刘培,周路宝.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2):66-67.
[4]沈亚威,刘思韬.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