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曹建霞
[导读] 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在我国自然人群中10%~15%左右的人患有原发性失眠,其中以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为主要表现。
        曹建霞
        身份证号 13072219991001****  056038
        摘要: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在我国自然人群中10%~15%左右的人患有原发性失眠,其中以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为主要表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诱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原发性失眠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约有一半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状态。本次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研究308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关键词: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4例(34%),女204例(66%);已婚217例(70%),未婚81例(26%);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32±16.23)岁;大专及本科以上教育程度165例(54%),高中及中专以下教育程度143例(46%)。另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在职或退休员工中,选取30例正常人并收集详尽的睡眠质量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6±16.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确诊为失眠的患者;每周至少出现3次,并至少持续1个月;年龄在18~75岁;自愿就医,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有一定的表达能力;PSQI>7分;同时符合以上条件者,方可入选。
        1.3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失语、失认以致无法沟通者;酗酒或吸毒者;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孕期、哺乳期妇女;存在上述一项者,即予排除。
        1.4 研究方法
        采用失眠危险因素调研表,完成人口特征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信息采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近1月来的睡眠质量。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总体情况
        PSQI可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这7个方面评估受试者近1月的睡眠质量,每方面按0~3级分级评分,以PSQI>7分作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评估近1个月来患者的平均睡眠质量。结果表明,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PSQI各因子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知患者组的睡眠质量较差,入睡时间较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较低,日间功能障碍明显。
        2.2 失眠患者中SCL-90筛选阳性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41例失眠患者SCL-90筛选阳性,其中男52例,女193例,筛出率分别为49%、89%。青年组94例(筛出率69.63%),中年组68例(筛出率71%),老年69例(筛出率89.61%)。婚姻关系中,再婚与离异患者阳性筛出率分别为100%,83.33%。职业方面,服务行业阳性筛出率较高,为88.50%。失眠患者的文化程度中SCL-90筛出率最高的为初中、高中或大专,分别为87.50%、87.10%。


        2.3 308例失眠患者的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失眠患者SCL-90测评结果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怖、精神病及其他(睡眠饮食问题)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敌对、恐怖2个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失眠患者SCL-90筛选阳性的因子分布资料
        对失眠患者中SCL-90筛选阳性的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饮食及睡眠不适感者有211例(占68.51%),伴强迫观念者144例(占46.75%),焦虑状态86例(27.92%),抑郁状态80例(25.97%),人际关系敏感79例(25.65%),躯体化78例(25.32%),敌对76例(24.67%),偏执50例(16.23%),恐怖45例(14.61%),精神病性23例(7.47%)。本研究提示失眠患者最易伴随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睡眠饮食不适感及强迫,其次是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少数患者可伴有精神病性。
        3?讨论
        长期的失眠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近来,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失眠患者的心理特征,本研究基于此展开,以期丰富对失眠的认识,并为其治疗提供思路。
        本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的SCL-90总分远高于全国常模,提示失眠患者更容易伴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这与徐碧云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项研究纳入308例失眠患者,有241例SCL-90筛选阳性,提示78.24%失眠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其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可能因为现代女性和男性同样面临工作上的激烈竞争,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获得较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从中医病机角度讲,这种高压易致肝郁气滞,久而化火,扰乱心神,同时导致失眠及情志异常。不同年龄段的失眠患者以青年组最多,而SCL-90筛选阳性率最高者为老年组。伍力等研究表明高年龄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更差。身体功能的衰退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及害怕为子女带来负担的心理因素是老年失眠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原因之一,角色转换与社会适应的矛盾、孤独感与无意义感也会加剧老年患者的失眠程度并引起各种心理问题。不同职业失眠患者中,服务行业SCL-90阳性筛出率最高,究其原因,与其工作情景的多样性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相关。
        对失眠患者SCL-90筛选阳性的各因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最常见的是“其他”即睡眠、饮食等问题,这与调查人群为失眠患者这一特征高度吻合,心主神明,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类证治裁》云“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若心脾两虚、血不传神,则心神不定而致失眠,脾虚痰湿自生,运化不健,则脘痞、纳呆;而因肝胆失于疏泄,宿食郁积化痰化热者,上扰心神,可见失眠头重、呕恶嗳气;七情不节,好恼怒而伤肝,致肝郁化火扰心,且横犯脾胃者亦见难眠、不思饮食,口苦而干。46.75%的失眠患者存在强迫心理,有研究表明,长期失眠不加控制可能会变成一种习惯,导致强迫性思维形成,主要包括反复联想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强迫追忆日间发生的琐碎事情,强迫入睡、强迫思虑会否失眠等,这类患者的失眠体验往往充满矛盾和不安。
        本研究证实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在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尤为明显,具备特定性别、年龄段、工作种类等特异差异,提示临床工作者除镇静安神外,还应疏肝健脾,引导患者调畅情志,改善思维方式,以提高失眠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只采用了SCL-90探讨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想全面了解失眠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有待联合个性特征、生命质量等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裴清华,李侠,许静,等.308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0):859-862.
        [2]陆晓峰,孙林,张慧珍,等.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2011,24(2):67-69.
        [3]叶增杰,梁木子,胡蕖,等.失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7,38(5):60-63.
        [4]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