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6~10岁儿童错颌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关联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兰昕
[导读] 探讨6~10岁儿童错颌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关联性。方法 本次研究以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儿童患者从我门诊口腔科随机抽取,所有儿童均存有口腔不良习惯和错颌畸形,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0年7月,共抽取6例。

        兰昕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嘉仁口腔诊所        6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6~10岁儿童错颌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关联性。方法  本次研究以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儿童患者从我门诊口腔科随机抽取,所有儿童均存有口腔不良习惯和错颌畸形,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0年7月,共抽取6例。同时再随机抽取8例6-10岁健康儿童体检者正常颌作为对照,分析错颌组和正常颌组的对比效果。结果  错颌组出现咬手指、吐舌、偏侧咀嚼等概率值高于正常颌组,p<0.05。错颌组刷牙次数少于正常颌组,刷牙时长短于正常颌组,口腔检查频率低于正常颌组,p<0.05。结论  6-10岁儿童出现错颌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口腔不良习惯,错颌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颌组。
【关键词】错颌畸形;口腔不良习惯;儿童;口腔早期矫正
        错颌畸形是在儿童10岁前,因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牙列畸形,如咬唇、咬手指、偏侧咀嚼、长期嚼口香糖等。6-10岁儿童基本都处于换牙期,同时也是儿童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且在换牙期出现错颌畸形的可能性最大[1]。临床上出现最多的是发育性错颌畸形,病理性错颌畸形较少,大部分错颌畸形患者都是由于口腔不良习惯所致,因而提前纠正和规范儿童的口腔习惯是降低或杜绝错颌畸形的关键性前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门诊口腔科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存有错颌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6例参与研究。所有儿童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在6~10岁,平均年龄(7.59±1.32)岁。所有儿童患者监护人已签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于口腔科错颌组和正常颌组儿童手中,统计6-10岁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类型与概率值。所有儿童均可选择测量方式--对其牙列利用
藻酸盐印模材取印模并灌制石膏模型进行测量。问卷中需涵盖有针对口腔习惯每日出现次数显示,记录并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用x2检验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习惯与错颌发生情况比较
错颌组出现咬手指、吐舌、偏侧咀嚼等概率值高于正常颌组,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不良习惯与错颌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几年,儿童因各类疾病所致的发病率呈直线式上升,但是儿童所患疾病,除先天性疾病外基本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如错颌畸形。经临床数据统计,错颌畸形的临床就诊率越来越高,其中发育性高于病理性,几乎所有患病儿童都是由于口腔不良习惯所造成。
口腔不良习惯的突出表现呈现出多样化,以咬手指、偏侧咀嚼等为主。错颌畸形一般在处于换牙期儿童中最为常见,加之,大众对美的追求度越来越高,错颌畸形的就诊率也越来越高[2-3]。经相关研究得知,6-10岁儿童颅颌部生长发育期最容易形成错颌畸形,加上先天性因素或外界因素的干扰便会引发一系列口腔不良习惯便会加重此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到儿童患者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儿童家长必须加强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及早纠正行为,正确指导儿童刷牙,控制咬手指等不良习惯发生,有效减少错颌畸形发生率。
综上所述,6-10岁儿童出现错颌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口腔不良习惯,错颌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颌组。
【参考文献】
[1]辛童.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原因及疗效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02):167-168.
[2]廖丽娜, 易阳, 王超群,等. 学龄期儿童警觉性注意发展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28(11):1005-1009.
[3]任小华, 韩红娟, 吴浩. 四川省青少年错颌畸形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08):1169-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