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明
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28400
摘要:本文对三种不同基原的麻黄的主要分布地进行了简要介绍,特别是对各种麻黄的性状进行了描述和比较,可作为实际工作中对麻黄基原鉴别的参考。
主题词:麻黄,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膜质鳞叶,麻黄碱,伪麻黄碱。
麻黄有三个基原,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三个基原的麻黄所含的麻黄碱等成分不一样,特别是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比例更是不同。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症状的人群,对某些症状的人群,有时会表现出副作用。因此,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选用不同基原的麻黄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也是对传统中医中药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有特定适应症的含麻黄的中成药,选用合适基原的药材也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三种不同基原麻黄的性状的描述和比较总结出不同基原麻黄的经验鉴别特征:
2010年版《药典》对三种麻黄的性状描述: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连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节上的膜质鳞叶,是鉴别三种麻黄的主要特征之一。实践中发现,这三种麻黄还各有特征,如:草麻黄断面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暗红棕色,习称“朱芯麻黄”;中麻黄手触之有粗糙感;木贼麻黄多分枝等。
下面从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等方面的异同点对三种麻黄进行描述的比较。
三种麻黄植物及药材的主要特征:
.png)
另外,云、贵、川部分地区尚用同属植物丽江麻黄的茎枝入药。资料认为:丽江麻
黄跟麻黄含有类似的成分,具有类似的功效,但麻黄碱的含量普遍很低。
丽江麻黄性状特征:茎枝呈细长圆柱形,较粗壮,直径1.5-4mm。表面绿色至黄绿色,具较粗而明显的纵沟纹。节间长2-6mm。节上有膜质鞘状叶,长2-4mm,棕色或棕褐色,在基部处合生,上部2裂,偶尔3裂,裂片锐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