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丽 车德亚 李刘英 唐进松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自贡市64300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下简称新冠肺炎)为近期新爆发的传染病,科学家研究得出其病原是β属的冠状病毒(2019-nCoV) [1],但如何预防和有效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的研究,对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综合治疗
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四川省自贡市定点收治医院,承担了新冠肺炎的诊治任务,100%的参与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西医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强调病原学的鉴定及流行病学特点的分析,从而开发特异性药物及疫苗等,目前已分离出新冠肺炎的致病菌为一种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1],但是目前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激素、增强免疫等治疗[1]。而中医则强调对病因病机的分析。新冠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说文》:“疫,民皆病也。”《字林》曰:“疫,病流行也。“疫”作为疾病名称,主要是突出这类疾病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内经》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既强调了疫病具有传染性,更强调疫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早期辨别新发疫病的共性规律,进而得出其病因病机及传变规律,对中医药防治疫病的救治有关键性的作用。
截止目前为止,自贡市所确诊收治的9例新冠肺炎中,已有2例治愈出院。现将我院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治经过进行初步分析及总结。脉诊时医生进入病房需戴隔离衣,对脉诊结果造成较大干扰。因此,未采集脉诊信息进行中医辨证。
黄某,20岁,女,既往身体健康。因“咳嗽、咳痰1周”入院,在武汉就学,无基础疾病。回到自贡后出现咳嗽、咯痰,于2020-01-23日入院,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病灶,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能性大。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6.0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8×10^9/L,淋巴细胞计数2.28?×10^9/L,?单核细胞计数0.91×10^9/L;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3.9sec?;HSCRP?1.11?mg/L?;PCT?0.04ug/L;?于次日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西医给予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病毒、维持内环境平衡、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等对症治疗。中医治疗经过如下,01-24日初诊舌脉舌脉不详,结合临床症状辨证为疫病 毒邪范肺,予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治疗,处以拟麻翘汤加味:麻黄15/g,燀苦杏15/g,桔梗15/g,黄芩20/g,蒲公英30/g,大青叶15/g,白前15/g,百部15/g,连翘15/g,白鲜皮15/g,桑白皮15/g,地龙 15/g,生石膏20/g,大黄6/g,葶苈子15/g,炒紫苏子15/g,甘草10/g。患者于1-27日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纳差,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病灶,较2020-01-23片病灶范围稍增宽。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15.93×10^9/L?,血小板计数?49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8.16×10^9/L,淋巴细胞计数?5.70×10^9/L,单核细胞计数1.86×10^9/L?。01-27日再次会诊,此次患者舌苔白,三诊合参辨证为疫病 湿邪内蕴、脾胃不调,治以开胃健脾除湿,处以霍朴夏仁汤加减:党参30/g,广藿香15/g,麸炒苍术15/g,白术15/g,陈皮15/g,厚朴15/g,炒稻芽15/g,麦芽15/g,神曲15/g,甘松10/g,砂仁10/g,草果6/g,虎杖10/g,甘草10/g。患者病情逐渐趋于好转稳定,于02-01日体温恢复正常,仅轻微咳嗽,食欲尚可,未再诉恶心、呕吐不适,于02-02日复查胸部CT提示较2020-01-27日片左肺下叶病灶基本吸收。02-03日后间隔三次复查核酸均转阴,白细胞计数5.4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63×10^9/L,淋巴细胞计数1.91×10^9/L?,单核细胞计数?0.78?×10^9/L;HSCRP?3.60mg/L。于02-07日痊愈出院。
钟某某,40岁,男,既往有糖尿病。因“咳嗽、咳痰、发热1+天”于2020-01-26日入院,长期在武汉工作,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伴中低热,02-25日胸部CT提示双肺炎症,部分肺组织实变,不除外病毒性肺炎可能。白细胞计数4.8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12?×10^9/L,淋巴细胞计数1.16×10^9/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4.80?g/L;PCT0.05ug/L。于次日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治疗上西医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病毒、维持内环境平衡、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及对症治疗。中医治疗经过如下:01-27日初诊患者舌脉不详,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疫病毒邪范肺,治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方选拟麻翘汤加味:麻黄15/g,燀苦杏仁20/g,桔梗15/g,生石膏30/g,黄芩20/g,大青叶15/g,蒲公英30/g,白前15/g,百部15/g,蝉蜕15/g,虎杖20/g,山豆根10/g,桑白皮15/g,地龙15/g,连翘15/g,白鲜皮15/g,枇杷叶15/g,炒紫苏子15/g,炒莱菔子15/g,甘草10/g,葶苈子15/g。期间,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于01-31日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考虑为病毒性肺炎,较2020-01-25片病灶部分吸收。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4.3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02×10^9/L,淋巴细胞计数1.77×10^9/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4.37?g/L;?HSCRP4.90mg/L;PCT?0.06ug/L;01-31日复诊,患者未在发热、咳嗽,情况良好,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偶有喉间不适,舌质红,苔厚腻微黄,脉象不详,三诊合参,辨证:疫病、湿毒蕴脾 治以清热健脾除湿,方选藿朴夏苓汤加减,3剂水煎服100ml tid,饭后温服。
广藿香15/g,厚朴15/g,草果10/g,虎杖15/g,山楂 15/g,炒稻芽 15/g,山药30/g,麸炒苍术15/g,白术15/g,陈皮15/g,榔片15/g,黄芩20/g,桔梗15/g,大黄6/g,甘草3/g,茵陈15/g。于02-03日后间隔三次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02-04日第三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考虑为病毒性肺炎,较2020-01-31片吸收好转。2、右侧胸膜稍增厚粘连。02-03日第三次复诊:患者无咳嗽,喉间不适症状消失,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厚腻微黄,脉象不详三诊合参,辨证:疫病、湿毒蕴脾 治法:清热健脾除湿,方选达原饮加减:厚朴15/g,草果10/g,虎杖15/g,山楂15/g,炒稻芽15/g,麸炒苍术15/g,白术15/g,陈皮15/g,榔片15/g,黄芩20/g,桔梗15/g,大黄6/g,甘草3/g,茵陈15/g,川赤芍 15/g,燀桃仁20/g,茯苓30/g,百部15/g。后患者于02-07日治愈出院。出院后患者于02-12日第四次复诊,患者居家隔离中,精神、食欲、睡眠均良好,无特殊不适,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未扪及,辨证:中医辨证:疫病(恢复期) 治法:益肺健脾,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厚朴15/g,草果10/g,虎杖15/g,山楂15/g,炒稻芽15/g,麸炒苍术15/g,白术15/g,陈皮15/g,榔片15/g,黄芩20/g,桔梗15/g,大黄6/g,甘草3/g,川赤芍15/g,燀桃仁20/g,茯苓30/g,百部15/g。
讨论:病例特点:两例患者均有武汉居住史,确诊为新冠肺炎普通型,均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咳嗽、发热,胸部CT均表现均符合新冠肺炎特点,两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但两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病程中均未出现降低情况,两例患者均从入院初即开始中西医综合治疗,西医在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内环境、及肠道菌群的稳定及增强免疫,采用“李兰娟院士两抗四平衡”,尽量减少避免西药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菌群紊乱、腹泻、二重感染等副作用。中医在治疗的同时,也讲究驱邪扶正,顾护脾胃,在驱邪的同时,扶正不伤正。中医药在减轻发热、腹泻、咳嗽、咽喉疼痛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较好作用。在整个诊治过程中,两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及向重症病例演变。中西医综合治疗,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疾病的转归,提高了临床疗效。
中医认识: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的烈性传染病,中医学对传染病最早在春秋时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章节《素问·刺法论》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温疫论》中也记载“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创立“疠气”学说的吴又可也明确指出:“凡人口鼻之气, 通乎天气, 本气充满, 邪不易入, 本气适逢亏欠, 呼吸之间, 外邪因而乘之。”我们的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传染病的特性及发病特点。《黄帝内经》“避其毒气,天牝从来。”条文中“天牝”则是指鼻子,明确提出这种疫病是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而非一般的外感病邪的疾病。其预防以“培补正气、避其毒气”为要。也正是目前所提倡的“早隔离”。
该病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嗽、乏力为多见,也可见腹泻等症状,由于人体三阳经在表,感染病毒发病后,首犯肺卫,出现发热、咳嗽,但单纯以卫表症状出现的很少,甚至不表现出来表证时期,直接传变脾胃[2],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疾病传变,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不适症状[3],如腹胀痞满,恶心呕吐,纳呆腹泻、乏力等。厉气郁闭化热,传至阳明,腑实不通,则会加重肺气郁闭;阳明腑实,湿热化毒,瘀闭肺络及心包,可见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腹胀便秘等症状,更甚者出现呼吸困难、神昏烦躁、汗出肢冷等内闭外脱之症;厉气已去,余邪未解,气阴两伤,肺脾气虚,可见气短、乏力、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等症状[4] [5]。即西医所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心胸憋闷,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1]。“湿”郁于肺是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机要点[3.6.7],且四川处盆地,长期湿气重,当地人也喜食芳香辛辣之品以祛湿,患病多夹湿,故及早正确及时的除湿,通腑泄浊,是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5]。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优效的,其疗效不会低于单纯的西医西药,中医药治疗宜及早应用, 特别是要加强对轻症和疑似病例的中医药治疗, 以利于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炎性反应,促进 X 线肺部阴影吸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重病患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不管是2003年的SARS、H7N9禽流感疫情禽流感还是如今新冠肺炎,中医药在救治中均体现了她独特的治疗魅力,再次肯定了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中的价值。中医药可以全过程、全方位参与预防及治疗,与西医手段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抗击疫情。
新冠肺炎为新发、突发疫情,我院在第一时间采用中医药治疗,但由于目前可系统观察的病例数尚少,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治愈病例数的增加,研究结果会逐渐清晰,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及制定科学、高效的救治方案提供依据。后期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取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项琼,莫郑波,宋恩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理论与临床探.医药导报.
[3].窦晓鑫,杨玉莹,卜志超,孟静岩.试从中医角度认识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OL].天津中医药
[4].万广宋.病毒性疾病与温病湿热因素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5].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J/OL].中医杂志:1-6 [2020-02-02].
[6].杨华升,李丽,勾春燕,张佳莹,罗晓岚,金爱华,汪晓军,李秀惠.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初探.北京中药.
[7].于明坤,柴倩云,梁昌昊,丁砚秋,林子宜,高佳琪,王涵,张立山,刘建平,费宇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预防及诊疗方案汇总分析[J/OL].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