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勇翔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204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CT用于肺内硬化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近年各大医院应用动态增强CT用于肺内硬化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临床数据,与CT平扫诊断方法对比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应用动态增强CT用于肺内硬化血管瘤影像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动态增强CT可提高肺内硬化血管瘤影像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动态增强CT,CT平扫,肺内硬化血管瘤,影像诊断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工业发展不断进步,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其中空气污染尤为严重,使我国人民呼吸系统疾病频繁发生。肺内硬化血管瘤为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肿瘤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肺内硬化血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不会对病患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而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而且肺内硬化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不是很突出,容易与结核球、支气管囊肿以及纤维瘤混淆,因此该疾病的漏诊率与误诊率相对很高。就实际临床诊断而言,以CT平扫为主的诊断方式不能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界定。因此探究更为准确的诊断方式迫在眉睫。本研究尝试应用动态增强CT用于肺内硬化血管瘤影像的诊断,以期更准确及实地诊断该疾病。
1研究对象及其试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三家医院接诊疑似或确诊的肺内硬化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患者40例),昆明市中医医院(接收患者80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患者70例)。
1.2 试验方法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将于2015.11-2018.11期间收治的40名疑似肺内硬化血管瘤患者全部进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并对比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2]。
昆明市中医医院将于2018.04-2020.04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CT平扫,观察组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3]。并对比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CT平扫,观察组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并对比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4]。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均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数据
表1 动态增强扫描与CT平扫的诊断效果[n(%)]
诊断方式 确诊例数 确诊率
动态增强CT扫描 37 92.5
CT平扫 23 57.5
χ2 13.067
P 0.000
最终病例诊断结果,CT平扫结果有5例误诊,而动态增强CT有1例误诊。动态增强CT的有效率高于CT平扫,P<0.05,据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2昆明市中医医院临床数据
表1 不同时间病灶CT值对比(X ±S,HU)
.png)
应用动态增强CT和CT平扫分别误诊1例和9例,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7.14%,74.28%。P<0.05,据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3讨论
CT平扫时,图像是二维的,且仅仅平扫一次,只能够观察到病灶处的大体情况,不能精确观察病灶的具体情况。但是动态增强CT与CT平扫不同,是常规CT的升级版,其分辨率更高,可以对病灶区域进行多次、重复的扫描;与此同时,在开始扫描之前会注入一定体积的对比剂,使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内部的血液中充斥着一定体积的对比剂,从而可以准确观察病灶内部的实际情况。
肺内硬化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不是很突出,因此误诊率,漏诊率频繁发生,发展有效地诊断十分迫切。综合上述临床数据结果,动态增强CT可大大提高肺内硬化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可用于实际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建锋,李书一,袁盼,等.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的运用探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7):2304-2305.
[2] 王艳丽,朱晓平.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J].心理月刊,2019,14:210.
[3] 朱曼曼,刘立洋,汪飞飞. 动态增强CT扫描对于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6):122-123.
[4] 校馨雨. 动态增强CT 扫描在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影响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6(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