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娜·肖开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生物安全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在实验室安全防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通过为检验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发生生物安全危害。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医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完成的检验任务也在不断地增多。因此,相关检验检测人员必须提高对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视,不断完善改进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医检验检测工作人员能够拥有更具有安全性的研究环境。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
1.1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
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主要原因是检验实验室每天会接收各种检验样品,为了避免细菌传播和滋生等问题,检验人员有必要对实验室的仪器、检验工具、设备等进行清洁。但是部分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清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出现了在应用检验设备后没有进行消毒处理的现象,进而滋生了大量的细菌;不重视清洁工作还体现在实验室的日常清洁上,如不及时打扫和不及时通风等。
1.2检验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当
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基础设备以及药品种类比较多样化,若是想要正确应用实验室当中的设备和试剂情况下,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很多操作人员在经过实验结束之后,并没有对实验室当中的设备进行一定性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而是将设备放到一旁,还可以做一些操作性人员对设备信息进行记录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一旦出现设备的问题时,无法找到责任性的明确问题,,从而不利于维修处理[1]。
1.3检测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不足
在某些传染病例如艾滋病患者检测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疑似艾滋病的体液和黏膜的接触进行有效的防治,以此来避免自身感染疾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会有部分测试人员感染疾病,虽然这类型的因素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并不多,但是后果一般都会比较严重,部分患者的体液当中会携带不同种类的病毒,以及其他致病的病原体,例如HIV或梅毒等。当前的检验人员在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水平方面并不是特别充分,自身生物防控意识观念比较缺乏,不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手套的佩戴,同时对于眼睛防护的措施也不够到位[2]。
1.4微生物实验室当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
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分析,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相对关键的重要场所.在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先根据实验室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其次将进行实验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微生物标本,有些时候甚至会导致微生物病死,最后因为该门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短暂,所有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方面的保护意识。
1.5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各级医院应用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切实发挥对检验人员的行为规范和约束作用,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在制定防护制度时没有结合医院检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导致规章制度上的内容缺乏可行性,进而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让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遵循,并且无法实现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应用,影响了生物安全防护效率和质量。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 加强实验室的清洁以及消毒管理力度
为了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运行,必须要对仪器进行检测,确保仪器运行正常,与此同时,仪器检验工作更是生物安全中的一项重要保障。在微生物室以及免疫学实验室中,培养箱、低温冰箱、洗板机、酶标仪等设备均为必备设备,必须要安排专人对实验室设备进行保管,并且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保养状况均应给予详细记录。对于储存菌种的冰箱,相关人员必须要确保冰箱温度处于恒定状态,同时还应当将冰箱上锁,确保菌种安全。在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各项操作与相关要求相符合,同时还应当始终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清洁消毒原则[3]。实验室中的消毒重点为实验操作台以及各项仪器,必须在使用前后对其进行彻底消毒。
2.2加强实验室设备管理
根据检验工作要求,与医院发展需要,合理设计实验室布局,洁污区与检验区应划分隔断,并明确标识,控制细菌传播。其次加强检验设备管理,做好消毒处理工作,确保检验人员健康安全。合理配置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在使用前后,进行全面消毒,避免细菌残留。做好实验设备、实验室清洁工作,详细记录设备清洁说明、检验物质与应用流程等信息。最后加强检验样本的防护管理,科学处理废弃物,避免细菌繁殖,确保空气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
2.3加强技能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常见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所致意外事件的方法等。如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离开实验室时,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标本采集时,操作者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人;尽量使用全封闭系统,以减少检验人员在标本采集、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标本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等[4]。
2.4强化生物安全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
需要积极的争取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根据检验科生物安全的具体需要,对整个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建立起比较合理的实验室功能区和服务流程,确保整体的设计和布局更加的合理化。在相应的仪器设备方面要进行有效的更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设备的改革。对于一些超负荷使用的设备或者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更换,确保安全设施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好地在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减少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5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
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1983年WHO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这两个手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金标准”;我国也于2004年11月由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规范性管理制度,使各种实验和与实验相关的操作和行为制度化[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是临床中具备较强的实践特点的工作,因为在医学检验的过程当中,操作人员有些时候不得不去接触有些生物的样品作为检测,而这些样品经常会具备一些感染性病毒体,从而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马文斌.新形势下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
[2]李琪.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73-74.
[3]严松盛.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防范现状及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v.10(21):48-50.
[4]吴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医药,2017(1):00154-00154.
[5]许晓光.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4):8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