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熊瑞
[导读] 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确保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的220例志愿者血常规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集中检测,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不同抗凝剂浓度、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熊瑞
        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床检验  430061
        摘要:目的: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确保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的220例志愿者血常规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集中检测,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不同抗凝剂浓度、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小板和白细胞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小板和白细胞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红细胞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血方法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红蛋白吸管检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因素较多,温度、检测时间、抗凝剂以及采血方法等都会影响最终检验结果,因此需要临床检验人员强化对血常规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杜绝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避免误差问题的出现,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来源;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技术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了显著提升。临床检验技术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验结果往往可以真实反映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显著的作用。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检验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强化对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1]。本文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的220例志愿者血常规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集中检测,分析不同温度、不同采血方法、不同检测时间和抗凝剂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如下表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的220例志愿者血常规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集中检测,男性100例,女性120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74岁,平均年龄在(56.4±1.5)岁。受检者均无组织和器质性病变,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20例志愿者血常规标本进行集中检测,分析检验中误差来源,并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所取血常规标本在不同温度(室温6-25℃、冷藏4℃)、不同抗凝剂浓度(2.8mg/ml、1.6mg/ml)、不同检测时间(120min后、10min内)以及不同采血方法(微量加样器取样、稀释器取样、血红蛋白吸管取样)下检测,对血常规检验中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含量进行比较[2]。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处理采用SPSS19 . 0软件,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标本在室温6-25℃和冷藏4℃条件下,检测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分析上述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检测时间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小板和白细胞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抗凝剂浓度下的血常规检验
   抗凝剂浓度为1.8mg/ml时(85.4±3.2)fl为红细胞平均体积检出数据,(40.4±2.8)%为红细胞比容检出数据,均明显低于2.6mg/ml抗凝剂浓度下的检出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同采血方法下的血常规检验
    微量加样器取样后,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分别为(117.31±10.33)×109、(6.22±0.25)×109、(141.25±11.04)×109;稀释器取样后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分别为(116.31±10.33)×109、(6.23±0.25)×109、(140.25±11.04)×109;血红蛋白吸管取样后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分别为(105.31±10.33)×109、(5.60±0.25)×109、(128.25±11.04)×109。不同采血方法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红蛋白吸管检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中最基础的生化检验项目;在血液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全身性疾病也可以通过血常规检验及时发现早期迹象,能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但是目前我国临床血常规检验中误差问题较为常见,强化对血常规常见误差的分析,便于检验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误差问题的出现几率,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4]。
        本次研究中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20例志愿者血常规标本进行集中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小板和白细胞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小板和白细胞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红细胞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血方法下的血常规检验,所得检验结果血红蛋白吸管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抗凝剂浓度、送检时间、血样采集方式等会影响血常规最终检验结果[5-6]。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时需要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步骤操作,优化血常规检验条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宋莉娟.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0):184,189.
[2]周贵.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中外医疗,2015,(15):183-184.
[3]孟宪恩.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5):130-131.
[4]邹青.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007):57.
[5]梁伟,梁健智,陈云贞.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742-743.
[6]宋继焱.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0):522-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