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合干预与全科门诊治疗比较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张黎
[导读] 探究糖尿病综合干预与全科门诊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实验过程中,于我门诊部选取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张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第二派驻门诊部  050011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综合干预与全科门诊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实验过程中,于我门诊部选取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糖尿病,为探究糖尿病的优质干预方法,将组内7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配为了两组,分别为综合组、全科组,前者使用综合干预,后者使用全科门诊治疗,对比两种不同诊疗方法的血糖控制水平、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结果:对比来看,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前,其FBG、2hPBG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更佳,分别为(7.13±1.82)mmol/L、(9.14±2.73)mmol/L,全科组分别为(9.59±2.41)mmol/L、(11.67±5.28)mmol/L,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掌握评分明显优于全科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来看,对糖尿病患者使用综合干预效果更佳。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干预;全科门诊;临床效果;对比
引言:糖尿病是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在饮食方面也出现了许多的不良事件,尤其是饮食不合理问题,如高糖、高脂类食物食用过多,同时,多数患者无良好的健康意识,在思想意识上对糖尿病不重视,给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可采用综合干预或全科门诊治疗,两种方法在干预针对性方面均有着较好的实际表现,且在干预过程中,也会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帮助其加深对糖尿病的认知。本次对照实验中,将所选取的70例糖尿病患者分配为了两组,分别使用综合干预和全科门诊,对比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共有70例,是我门诊部于某社区所选取,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经患者主诉及诊断,确诊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可入组参与实验,同时,据调查,患者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精神类病史等情况。在入组后,将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使用综合干预的综合组,另一组为使用全科门诊治疗的全科组,每组35例患者。70例患者中,包括39例男性和21例女性,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64.25±2.63)岁。相比之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全科组中使用全科门诊治疗,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综合组使用综合干预,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健康宣教等方面。第一,饮食结构干预: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存在有较大的不足,如高盐、高脂、高糖饮食,饭后便直接休息,未能够适当锻炼,使得机体内糖分积累较多。在综合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糖尿病指标、体重、年龄、体质量等制定针对性的健康饮食方案,坚持低盐、低糖、低脂,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2]。第二,合理运动:合理的预定对患者控制血糖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餐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合理运动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督促其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运动计划,每天2~3次,每次时间控制在1h内,且由于多数糖尿病患者处于中老年阶段,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即将出汗即可[3]。此外,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早睡早起。第三,正常用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用药非常重要,据调查,导致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便是用药不合理,对此,在采取综合干预时,要提高对该方面的重视度,每天按时用药,且护理人员还应及时为患者解答用药方面的疑问,让患者能够放心用药。同时,还要将血糖自我检测方法教授给患者,嘱咐其在饭前半小时进行检测[4]。第四,健康宣教: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知识认知深度不足也是非常严重的风险隐患之一,对此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如可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堂、发放健康手册,或采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上门随访等多样化方式为患者及家属灌输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并将其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作为实验统计学处理工具,观察指标分别使用(mmol/L)、(分)表示,结果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表 1 糖尿病控制效果对比(mmol/L)

        由表2数据来看,综合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全科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全科门诊、综合干预均是糖尿病临床常用干预模式,随着当前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提升,对于该病症的干预方式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5]。在实际应用中,全科门诊在最为常见,主要围绕用药治疗、病情监测为主,虽然会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但效果可谓杯水车薪,针对性不强;而综合干预与之不同,其中包括了全科门诊中的治疗及病情监测,并明确每一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细化干预措施,从而实验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6]。如表1实验结果来看,综合组患者FBG、2hPBG血糖指标分别降至(7.13±1.82)mmol/L、(9.14±2.73)mmol/L,明显优于全科组(9.59±2.41)mmol/L、(11.67±5.28)mmol/L,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全科组,(P<0.05),由此可见,综合干预应用价值更高,对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刁小梅,王茜. 仿真食物模型结合手掌测量法在农村糖尿病住院病人饮食指导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7,15(07):826-828.
[2]苏秋杏,苏英,张春凤. 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对此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04):76-77+122.
[3]黄文强,陈文龙,于海燕,刘小利,张晓天,朱蕴华. 中医药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前期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9):1236-1238.
[4]陆艳. 口腔综合干预对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血糖控制影响的追踪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6.
[5]张艳杰. 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全科护理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8):145.
[6]王汇平,黄仕明,陈先丹,李苏,胡萍,孟莎莎. 欠发达地区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管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20,18(07):785-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