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杨阳
[导读] 分析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对儿童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对800例儿童保健门诊儿童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表法对其分组,
        杨阳
        大兴区旧宫医院  北京  100076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对儿童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对800例儿童保健门诊儿童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表法对其分组,每组均400例。对比组儿童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儿童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儿童遵医行为评分和干预后家属干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童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遵医行为评分好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干预后总满意度95%高于对比组儿童干预后总满意度7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对儿童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儿童内心紧张、恐惧情绪有着极大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门诊;有效性;遵医行为

        儿童保健门诊有着发现、预防以及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职责,属于基层医院中重要的部门,同时对于促进和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儿童在进入儿童保健门诊后均会出现不同负性情绪,存在着哭闹、抵抗等现象,对于儿童保健门诊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故对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儿童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本文对儿童保健门诊中对儿童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800例儿童保健门诊儿童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表法对其分组。对比组儿童(n=400)进行常规干预,该组儿童男240例,女160例,年龄值域0.5-2岁,平均年龄为(1.48±0.37)岁;研究组儿童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该组儿童男220例,女180例,年龄值域0-3岁,平均年龄为(1.69±0.33)岁。儿童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比组儿童进行常规干预,工作人员适当安抚儿童,与儿童交流等。
        研究组儿童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工作人员接触到儿童以后需了解和掌握其内心实际动态,多于儿童沟通,通过加强沟通的方式拉近关系,获取儿童信任。对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同时最大程度满足儿童内心实际需求。如若儿童在门诊中出现错误,那么则需要依旧采取“出现错误及时改正”的原则指导儿童。另外,沟通中工作人员需保持态度和蔼,避免儿童出现恐惧等情绪。
        (2)工作人员需掌握儿童内心实际需求,由于大部分进入到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儿童年龄均低于10岁,这类儿童个性活泼好动,对光彩鲜明的装饰格外喜,故儿童保健门诊需要强化对环境的设定,装饰过程中尽量满足儿童心理需求,从而促使儿童能够在理想的门诊康复环境中。
        (3)工作人员需对儿童实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儿童基本信息、身体发育情况、疾病情况等。同时,工作人员还需对儿童家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视,对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和告知。在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利用玩偶或看动漫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提供针对性服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遵医依从性评分,其中心理状态评分主要从SAS和SDS评分分析,分数越高说明儿童心理状态越差,遵医依从性评分越高说明其遵医行为越好;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后总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遵医依从性评分)对比用(±S),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儿童干预后总满意度)对比用[n(%)],X2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遵医依从性评分对比
        研究组儿童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遵医行为评分好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遵医依从性评分(±S,分)

3讨论
        儿童保健门诊不但能够为儿童保育工作提供基本服务,同时更能够为儿童身体健康成长提供重要指南。儿童保健门诊建设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为儿童家长育儿提供科学框架和参考。但是,大部分进入到而儿童保健门诊的儿童均会出现不良情绪,因此对儿童从环境、沟通等多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程度满足儿童心理需求,继而促进儿童能够健康成长[2-3]。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儿童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遵医行为评分好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干预后总满意度95%高于对比组儿童干预后总满意度7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对儿童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儿童内心紧张、恐惧情绪有着极大作用,同时提升儿童遵医行为,提升儿童家属干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孙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9,25(3):326-327.
[2]黄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用于儿童保健门诊中的效果[J].健康必读,2018,(20):235-236.
[3]毛丽琼.观察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具体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7):109.
作者简介:杨阳(1982.7-),女,汉族,北京,大学本科,预防医学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