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   作者:杜景丽
[导读] 目的 探讨对发热病人病因诊断时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意义
        杜景丽
        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省彭州市611930
        摘要:目的  探讨对发热病人病因诊断时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意义。方法  在2018.5-2019.5期间选出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从2019.6-2020.6期间选出发热患者63例进行研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然后比较各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异常细胞等细胞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CH、MCV、Hct、MCHC等检验结果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RDW-SD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病人进行病因诊断能获得可靠依据,利于后续治疗,值得应用。
        关键词:发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病因诊断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fever
 Du Jingli

        P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Peng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19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fever. Methods 63 case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during 2018.5-2019.5. Then 63 cases of fev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2019.6-2020.6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by blood cell morphology, and then the results of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leukocytes and abnormal ce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CH、MCV、Hct、MCHC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RDW-SD test in th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fever patients can obtain reliable basis, conducive to subsequent treatment,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fever; blood cell morphology test; etiological diagnosis
        在临床上发热症状比较常见,但引起发热症状的因素比较多,且比较复杂,若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盲目治疗,不仅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影响预后康复[1]。为此,应准确诊断发热病因,进而给予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诊断发热病因的意义,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5-2019.5期间选出63例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进行试验分析,作为对照组,组内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1例、32例,最小者为19岁,最大者为71岁,平均(37.39±4.83)岁;
        再从2019.6-2020.6期间选出来本院治疗的发热患者63例进行研究,作为观察组,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3例、30例,最小者为21岁,最大者为73岁,平均(37.43±4.74)岁;
        本次试验分析经过伦理会同意后进行,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的研究对象对本次试验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所选的患者间断发热或者持续发热时间在3日以上;③所选的健康体检者无任何疾病,更无发热症状和迹象。
        排除标准:①排出存在聋哑现象的人员;②排出存在精神障碍的人员;③排出不配合试验观察的人员;④排出服用可影响细胞功能药物的人员;⑤排出凝血功能障碍人员;⑥排除患有可改变血象疾病的人员。
1.3方法
1.3.1仪器与试剂
        使用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质控品、标准品、试剂等进行检验,以保障仪器检验的准确和稳定。真空采血管选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即型号为EDTA-K2抗凝管。
1.3.2检验方法
        在早晨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抽取肘部静脉血1ml,并使用抗凝真空管保存好。然后在采血后1h内完成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血细胞常规分析。其中血细胞常规分析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配套试剂完成,分析血细胞计数情况。而显微镜检查是在血涂片染色后进行,即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对核细胞实施计数和分类操作,并观察白细胞形态变化。注意检验过程中实施室内质控,以保证检验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4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研究对象细胞阳性率情况,包括异常细胞、白细胞、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异常、异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多等。再比较各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等方面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用软件SPSS24.0计算数据,组间检验用X2值,计数资料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分析各组患者血细胞阳性率
        观察组异常细胞、白细胞、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异常、异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多等细胞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分析各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
        观察组MCH、MCV、Hct、MCHC等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RDW-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上发热属于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引起发热的因素比较复杂,诊断难度较大。发热患者常去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就诊,发热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例如白血病、感染等。为此,需使用恰当且有效的方式准确判断引起发热症状的疾病,例如CT、血常规、X线片、体格检查等,进而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缓解病人临床症状,进而提升其预后。但发热时若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会让血液内细胞无法出现显著的数量变化,诊断期间易忽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进而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此,需重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以便准确判断发热的引起因素。
        血细胞是指血液内含有的细胞,人体出现发热等疾病后,体内血细胞会出现改变,和机体病理改变有着密切关联。且通过血细胞量变和质变能准确评估造血功能紊乱情况。据资料显示,发热病人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可能出现明显的血细胞形态、血细胞计数的改变,通过检验血细胞,有利于诊断引起发热的病因[2]。但要注意,血细胞分析仪诊断中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所以检验时要联合使用血液涂片检验,以观察血细胞的形态,最终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
        对健康人和发热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发现发热患者白细胞、异常细胞、异常淋巴细胞、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异常、单核细胞比例增多等都非常高。因为,若是细菌性感染导致的发热,其血细胞内的白细胞会出现形态改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例如空泡形成、中毒颗粒等。若是病毒性感染导致的发热,血细胞内淋巴细胞形态和数量会出现明显改变,且还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本次实验中,63例发热患者中有13例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包括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以及其他形态的,出现较多异常淋巴细胞的有6例,白细胞总数较高,且异型淋巴细胞在10%以上,并存在单核细胞比例上升现象,则要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的发热。其中有2例患者血细胞内发现原始细胞,后经过骨髓穿刺检验确诊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导致的发热。这和蔡正平学者研究相似[3],但和容海欣,谢昆学者研究结果有差异[4]。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样本数量差异、研究时间段内流行性疾病、地域差异等有关,导致此研究结果出现差异。
        在检验患者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同时,还发现14例患者出现贫血现象,但询问病史后,这些病人患有其他类系统疾病,可引起贫血症状,但和发热无关。且有些患者是长时间发热导致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在血涂片检验时还能观察血细胞内血小板分布状况,其中出现血小板增多的病人,经过其他检验综合判断为细菌感染。而大多数血小板减少患者是混合感染或者病毒感染。但也有可能出现血涂片和血常规不符现象,可能是EDTA抗凝无效、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导致的。
        在诊断患者发热的引起因素时,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具有医疗费用支出少、血液样本采集少、样本采样方便等优势,且人工检验结果更加直观、准确。很多文献中也指出,诊断患者发热病因使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血细胞形态,能有效提示发热的引起因素,进而指明后续检验方向,且还能分析患者身体恢复时期的疗效,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5]。
        综上叙述,临床上诊断患者发热原因时可首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获得显著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宋育智,董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4):670-671.
[2]吕玲.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000(005):6-7.
孙小平.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4):27-30.
[3]蔡正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5):4879-4880.
[4]容海欣,谢昆.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5):139-139.
[5]张启亮.探究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12):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