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燕 崔燕平 桑伟伟 陶惠敏 付迎春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拉米夫定,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恩替卡韦。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以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肝功能更趋近于正常,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相对更低。结论:临床上在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恩替卡韦药物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与此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价值
从本质的角度来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程度较高的肝病,患者在发生此类问题之前,多数存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问题,患者发病后死亡率整体较高,现阶段,临床上尚没有针对此类疾病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往,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法,但是效果十分有限。对此,我院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尝试采用恩替卡韦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25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44.8±4.3)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4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45.2±4.1)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主要为拉米夫定,患者每天的用药量为100mg,每天需接受1次治疗[1]。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主要为恩替卡韦,患者每天的用药量为0.5mg,每天的用药量为1次。
在此基础上,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其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之后,临床疗效是治疗方法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统计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png)
临床上在针对一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除患者的临床疗效之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相对更低。两组统计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具体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png)
要想更好地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相关指标是最重要的标准,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AST以及胆红素指标整体低于对照组患者,相比之下,ALT以及ALB指标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更趋近于正常。相关统计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png)
3讨论
患者在发生乙肝病毒感染之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肝损伤的问题,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患者的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进而出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方面的问题[2]。慢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对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有着再激活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患者肝细胞中的病毒复制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进而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核苷类似物的使用能够使患者肝细胞的病毒载量得到有效降低,使患者的免疫反应能够得到有效减轻,一方面能够起到改善患者肝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抑制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3]。
临床上在针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恩替卡韦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药物,这种药物本质上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的范畴之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抗病毒药物,这种药物不仅能够在患者的体内发生作用,也能在患者的体外发生作用,能够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DNA迅速降低,使患者的DNA能够在短时间内转阴[4]。且患者在使用恩替卡韦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耐药突变,治疗过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之药物的价格相对较低,患者在长期治疗的情况下不会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5]。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相比于以往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拉米夫定药物来说,恩替卡韦药物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对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也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且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说明恩替卡韦的治疗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价值整体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拉米夫定药物来说,恩替卡韦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昝丽娜,孙峰,张永娟,张静.miR-375、miR-146a及miR-2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表达及其对肝癌的诊断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2972-2975.
[2]张国民,王鑫,韩智炜,牛兴杰,刘志慧,崔凤梅.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09):827-829+839.
[3]诸聪妍,卢观婷,祁婷婷,何钦俊,陈永鹏,文维群,周福元,陈金军.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存质量[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38(06):736-741.
[4]郑建铭,黄翀,鱼康康,李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比较[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18(02):132-136.
[5]朱其荣,李玲,梅小平.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疗效[J].广东医学,2016,37(08):12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