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凯 柴晓丹 曹阳 王亮 郝艳艳
黑龙江鸡西鸡矿医院PET-CT室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胃镜检查的3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20例胃癌患者,比较18F-FDG PET-CT和胃镜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以及18F-FDG PET-CT和手术病理TNM分期。结果:18F-FDG PET-CT诊断符合率为85%,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0%,两种方式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PET-CT T期总体检测符合率为80%,N期的灵敏度为73.33%,特异性为80%,M期的的灵敏度为85.71%。结论: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高,意义重大,属于非侵入性恶性肿瘤检测技术,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能有效辅助胃癌制定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18F-FDG PET-CT;胃癌诊断分期;应用价值
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近年来,胃癌发生率逐渐趋于年轻化,且进展期胃癌预后效果并不理想。相关研究表明,进展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的生存率≤61%,而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的生存率≥84%。因而,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有一定影响。临床筛查早期胃癌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胃镜,但此方法只能将胃黏膜表面的局部病变呈现出来,无法清晰显示胃癌患者的浸润胃壁程度、肿瘤分期等。18F-FDG PET-CT属于新型的影像学设备,在诊断恶性肿瘤、肿瘤分期、术后复查等上应用广泛,但很少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和分期[1]。为此,本文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胃镜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2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在医院一年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胃镜检查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20例胃癌患者,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3:7,年龄33-82岁(55.21±13.23),余下10例患者中非霍奇金病2例,胃间质瘤1例,良性病变7例。
1.2方法
1)行常规胃镜检查:要求患者空腹检查,一旦发现病变,选取四块以上的组织进行活检和病理切片诊断。胃镜检查的医师需有三年以上的检查经验。
2)PET/CT 检查:首先,患者需禁食6-9小时,血糖控制范围为每升小于6mmolPET/CT,然后口服加水稀释的泛影葡胺溶液,尽量充盈肠管,以便对肠道进行观察。再一次性口服500毫升水,充盈胃腔,时间为5-10分钟。其次,让患者处于平静状态,以每千克5.5MBq静脉注射18F-FDG。再者,让患者静卧1小时,然后排空膀胱,实施PET/CT 显像。CT扫描自颅顶到股骨中段,CT扫描参数设置值:100-250毫安管电流,140千伏电压。球管单圈旋转时间:0.5秒,螺距0.75毫米,层厚3.75毫米。最后,CT扫描完成后,每个床位按2.5分钟行PET二维发射扫描。
3)PET/CT 图像处理:采用0S-EM 法重建PET图像,用CT扫描数据校正重建后的图像,并在 Xeleris系统处理工作站上传所有数据进行融合。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显像结果需两位在核医学科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分析。
1.3检查设备
采用PET/CT仪(型号:美国GE Discovery 710型;生产企业:GE公司),配64排宝石螺旋CT。 18F由GE公司MNI-Trace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再采用全自动化学方法对18F-FDG进行合成,放化纯度:>9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8F-FDG PET-CT和胃镜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
20例胃癌患者中经PET-CT诊断有17例为胃癌患者,3例漏诊,胃癌诊断符合率为85%(17/20),经胃镜诊断有18例胃癌患者,2例漏诊,胃癌诊断符合率为90%(18/20),18F-FDG PET-CT和胃镜诊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18F-FDG PET-CT和手术病理T分期结果
由表1可知, PET-CT T期总体检测符合率为80%,且T1、T2期的检测能力比较弱。
表1 比较18F-FDG PET-CT和手术病理T分期结果
2.3 18F-FDG PET-CT和手术病理N分期结果
20例胃癌患者经剖腹探查手术,诊断出15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经PET-CT诊断,15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3.33%(11/15),5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80%(4/5)。
2.4 18F-FDG PET-CT和手术病理M分期结果
20例胃癌患者经剖腹探查手术,发现胃癌远处转移7例,经PET-CT诊断,胃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为85.71%(6/7),探查出3例肝脏转移,5例腹膜后及远处淋巴结转移,2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其中腹膜转移有3例假阴性。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果出现许多改变,胃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而早期诊断胃癌和胃癌分期越来越重要,其对胃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有直接影响。胃镜和活检是检查胃癌的主要方法,能直观大体地观察患者的病灶范围、分型等,获得其病理标准,而病理诊断是当前临床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早期发现胃癌。但胃镜和活检也存在一定缺陷,很容易因为取材问题出现漏诊和误诊[2]。PET-CT作为一种新型的显像技术,它通过综合分析诊断传统CT和PET的图像,既能够对扫描范围内的全部解剖形态变化进行观察,还能够对功能代谢情况进行观察,相较于传统CT检查,其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另外,18F-FDG PET-CT检查能够显现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病灶间的葡萄糖代谢影像差异,分析肿瘤病理分期和定位转移,诊断肿瘤的良性和恶性程度[3]。本研究中18F-FDG PET-CT方式进行检查和诊断,其结果显示,18F-FDG PET-CT诊断符合率为85%,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0%,两种方式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 PET-CT T期总体检测符合率为80%,N期的灵敏度为73.33%,特异性为80%,M期的的灵敏度为85.71%,说明相较于传统CT检查,18F-FDG PET-CT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高,意义重大,属于非侵入性恶性肿瘤检测技术,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能有效辅助胃癌制定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凯瑞,赵多文,王嘉彤,郭丽,杨海燕,李涛,赵倩.(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中应用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07):554-558.
[2]]王海军,王道英.(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4):139-140.
[3]王瑜.(18)F-FDGPET-CT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安徽医药, 2011,15(11):1387-1389.
[4]杨文平,李天女,丁重阳.(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