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红刚 谢博 石斌 杨道贵 隋永领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为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且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中采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的方式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等,并且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内镜;胃肠道肿瘤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胃肠道肿瘤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主要采用开腹手术对患者实施治疗,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该方法的创伤大、易感染,容易产生并发症。虽然目前依旧是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但在微创技术的发展下,临床上逐渐开始应用腹腔镜和内镜等微创技术展开治疗。本文则是将我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镜与内镜联合应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7例患者,24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36岁~64岁,平均(51.9±1.8)岁;观察组47例患者,25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38岁~66岁,平均(52.6±1.5)岁。所有患者的疾病类型:8例胃间质瘤,48例大肠息肉,23例胃息肉,15例大肠血管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临床进行对比研究的统计学要求。
纳入标准:经过内镜检查、CT检查确诊,肿瘤直径超过2cm,不适合使用内镜进行切除治疗;肿瘤位置比较复杂,内镜检查时病灶位置暴露不佳;有手术治疗指征;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肿瘤;合并肝肾等重要器质性疾病;合并克罗恩病、严重胃穿孔、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肠梗阻、胃溃疡;腹部有既往手术病史;有气腹疾病或者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病例信息不全;有转移性病灶但无法切除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全麻,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结构等判断良性、恶性;同时,结合肿瘤的具体情况进行切除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缝合与消毒等处理,安置引流管[1]。
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采用四孔操作方法,将10mm Trocar放置在患者脐部下方,将其作为手术观察孔,按照常规建立气腹,压力范围10mmHg~12mmHg,将Trocar放置在患者脐部左侧大约6cm处,为主操作孔;在剑突与脐部连线中点左侧大约3cm处同样放置一个Trocar,作为手术副操作孔。将腹腔镜缓慢放入,胃镜为经过口腔置入,探查患者的病变位置,并且根据术前的检查结果全面探查腹腔,准确切除肿瘤[2]。此外,在建立气腹之后,通过肛门放置结肠镜,在内镜下进行初步判断,较大的肿瘤需要利用腹腔镜进行切除,并且对淋巴组织进行彻底清扫,确保瘤体周围边缘充足。对于内镜条件下无法切除的瘤体,需要以肠镜作为引导,而后通过腹腔镜、套圈等相关技术对瘤体进行切除手术[3]。
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需要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以及胃肠减压等,恢复排气功能之后取出减压管。
1.3临床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吻合口瘘、肠瘘以及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各项不良反应症状比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分析
根据表1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P值小于0.05。
.png)
2.2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根据表2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png)
3讨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在确诊时普遍已经进入到中晚期,故而大多数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开腹,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不理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4]。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发展迅速,且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中,采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的方式为患者实施治疗,能够避免开腹手术治疗的创伤大、出血量大、切口容易感染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有清晰的视野,便于观察病灶位置,根据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切除手术。此外,腹腔镜与内镜的联合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并且患者的他疼痛感能够得到显著降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
在本次的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胃肠道肿瘤手术需要、微创技术的发展,在手术过程中联合应用腹腔镜和内镜,可帮助医务人员在视野清晰的条件下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这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永艺,谭硕果,刘福德.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2):54-55.
[2]汪勇,王锐,吴文周,许榕生.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120-121.
[3]张天梅,支涛,缪佳蓉,尹春贤,杨刚,谭英,南琼.内镜下治疗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40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10):890-892.
[4]钟健,刘慧军,戎祯祥,熊焰.胃肠道肿瘤实施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切除治疗的可行性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2858-2859.
[5]王琦,孙华文,王秋爽,杨厚涞,钱彧,童仕伦.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04):43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