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华 周莉芳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以及不慎出现意外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方法:了解:①TCD发泡实验的概念;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的概念;②以病理学作基础,结合护理学及临床医学内容,分析肘前静脉推入生理盐水在TCD发泡实验中是否可行。结果:①对发泡试验的规程和机制进行掌握;②明白微泡混悬液的安全度较高。结论:静脉推入生理盐水混悬液于TCD发泡试验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若检查时发生空气栓塞可能够在临床及时有效处理。
【关键词】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TCD发泡试验;处理措施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又称TCD发泡试验,该实验的基础物质为生理盐水,并以其进行激发,在TCD观测中查探脑部血管微泡信号;此查探可判定心脏是否为右向左分流,此外,还能够以观察到的微泡数为基础,判定分流程度[1]。心脏右向左分流情况的缘由有多种,主要是由于卵圆孔没有闭合引起的。卵圆孔未闭(PFO)为幼年时期心脏于心房间隔上需自动合闭卵圆孔而未能闭合出现的心脏异常通道,此情况是发生卒中的一大主要缘由[2]。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头痛同PFO相关联,且该类现象的主要人群为中青年。
本院现以TCD室为平台,结合神经外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展开c-TCD,探究c-TCD流程的安全性,并总结对应的处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选一次性螺纹头注射,每支10ml,共3支(连接三通时螺纹头不易掉落);1支抽空气1ml、2支抽生理盐水9ml。取用三通开关连接空气注射器及生理盐水注射器,第三端接入不小于22号的静脉留置针,用敷贴将病人肘前静脉的针头固定。经三通开关抽注少许血液于1个针管中。注射前,将盐水震荡均匀,制成混悬液,使之成为激活盐水,下面称“微泡液”。
Valsalva动作:患者深呼吸并憋3s,后用力呼气(最好达到40mmHg),持续10s。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若超过100ml的气体进入静脉,则患者可能发绀,猝死;
1.2方法
采取经TCD血流分析器,将模式功能调节成为多深度双通道M波,监测双侧大脑内的动脉血流。(1)使患者行平卧位,将制作完成的微泡液迅速推注在患者左侧肘前静脉,在静息状况下定时监察大脑双侧动脉血流速度和频谱状态改变,注意微栓子信号是否在10s中出现。
(2)在左侧前肘静脉位置迅速推入二次微泡液,告知患者做上述深呼吸并呼气动作,对大脑两侧的动脉血流速度和频谱改变状态进行监察,在频谱中有无监测到高强度、短时程,同血流方向相同的异常血流声频信号。
阳性结果:当患者被检测到为右向左分流时,微泡液内的小气泡不通过肺循环滤过,而是由右房直接进到左房;后从左房进左室入主动脉,于主动脉三分支入左循环,TCD能够探查脑部的微泡信号,同时依照微泡数判定分流程度。
阴性结果:跟随静脉血流,微泡液内的小气泡随会从肘前静脉进入右心房。如不存在右向左分流情况时,小气泡会流入右心室,驶向肺循环,不经体循环动脉,故TCD频谱未检测到改变。
阳性结果判定标准:微栓子信号于10s内呈现为阳性标准,依照其数量实施分级:一级:未见微栓子信号(结果为阴性);二级:微栓子信号为1-10个;三级:超过10个但未呈现“雨帘”状;四级:呈现“雨帘”状[3]。
2结果
将病理学、护理学及临床医学三者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充分掌握c-TCD的操作流程及机理;比较直接推入空气和肘前静脉推入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的区别,便于临床了解其安全性能。但依据不同人员的个体差异,临床中需准备如有空气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处理方案,将c-TCD的操作流程进行完善。
3讨论
3.1将大于100ml的气体快速置入静脉后导致较为严重的循环障碍这一问题进行比较发现,将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推注于肘前静脉,此做法的安全性较高,未发现患者有任何不良反应
3.2“栓子”会导致机体形成栓塞并引发头痛,而此致病因子本身会沉积并灭活于身体肺循环的系统中;但由于卵圆孔未闭患者在深度呼吸的情况下两心房会产生压力差,将本应灭活的物质经体循环和肺循环间产生通道,进到人体脑中,从而出现头痛等现象;如诊断已明确,可采取手术等方式缓解脑梗死、头痛等现状;而c-TCD内的小气泡同上述栓子相似,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若检测提示为阳性,则表明原发性头痛的原因是PFO;同经食道超声、心脏彩超等传统检查技术比较,c-TCD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强。
3.3 TCD室作为辅助性科室,技术手段均要建立于安全保障基础上。在掌握TCD发泡试验的全流程和机制,并确定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的安全性较高后,应配备完全合理的临床预防措施,在怀疑PFO时,可应用c-TCD。
参考文献:
[1] 肖一柳, 蒙云, 谢坚,等. 关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在临床上安全性分析及可能出现临床应急处理措施[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002(008):181-182.
[2] 余新艳, 吴丹.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c-TCD)阳性的隐源性卒中(C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 吉林医学, 2019, 040(003):607-608.
[3] 陈敏, 潘庆敏, 严洁,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 16(005):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