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传统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   作者:何琼珍 王富芬 李智 刘宇 戚兴华
[导读]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传统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何琼珍 王富芬 李智 刘宇 戚兴华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  麻醉科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传统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实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采用SGB治疗;对照组50例有用安定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愈31例,治愈率为62.0%;无效3例,无效率为6.0%;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46.0%;无效12例,无效率为24.0%;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6.0%。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53)。结论:采用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传统药物;失眠症;临床效果
        失眠症的发生与现代生活下人们压力过大、长期生活不规律等息息相关,而失眠症的危害则不言而喻。本次研究就对失眠症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实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临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顽固性失眠症,并给予治疗方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2.1±5.5)岁;睡眠时间1~3h,平均睡眠时间(2.1±0.7)h;其中入睡困难者32例,易醒后再次入睡难者1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3.7±5.2)岁;睡眠时间1~3h,平均睡眠时间(2.4±0.5)h;其中入睡困难者30例,易醒后再次入睡难者20例。两组患者和项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SGB治疗法治疗,于治疗开始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治疗过程以及可有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在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之后开始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仰卧,取彩超诊断仪的高频线阵探头,于患者项外横断面确认穿刺点,于B超下行精准麻药注射。配合以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安定药物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250,生产企业: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10mg/次,睡前服下。
        1.3观察指标[1]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患者入睡快,睡眠时间超过6h,且睡眠程度深视为治愈;患者入睡情况及睡眠时间均有所改善视为有效;患者各项睡眠情况均无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7.0以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采用%表示,行X2检验。结果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愈31例,治愈率为62.0%;无效3例,无效率为6.0%;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46.0%;无效12例,无效率为24.0%;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6.0%。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53)。详见下表1所示。

3 讨论
        顽固性的失眠症正在困扰着无数的患者,长期的顽固失眠会令患者精神萎靡、注意力差,还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对患者身心都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2]。传统药物治疗顽固性失眠症一般选择于睡前口服安定药物,但其取得的治疗效果却极其甚微[3],无法对患者的失眠情况进行良好改善。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项在临床中已经得到认可且广泛应用的治疗技术手段[4],将之应用到地于顽固性失眠症的治疗中,是通过微创的方式,对患者的星状神经节的交感神经进行局部麻醉,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失眠困扰[5]。本次研究将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口服安定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要远优于安定药物治疗。而对于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则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明[6]。
        综上所述,对于顽固性失眠症患者,采用超声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以取得极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童晶晶,黎军,周裕文,黄雪娟.枣仁安寐汤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甲状腺激素、多巴胺含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6):32-34.
[2]张玉梅,喻娟,余倩.心神安胶囊联合佐匹克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疗效及对患者多导睡眠图和5-HT、SIL-2R水平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0,29(06):373-377.
[3]林如意,吴林,赵瑾.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5-HT、FSH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06):811-814.
[4]黄春华,钟良,韦玲芝,伍建光.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丹栀逍遥散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辨证思路研究[J].光明中医,2020,35(07):996-998+1027.
[5]喻靓,邵红缨,王玉新,纪美玉,郭秀兰,吕天羽.音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艾司唑仑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0):175-177.
[6]王武涛.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血清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03):186-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