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放化疗(RTHTC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   作者:翁霓
[导读]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实施热放化疗(RTHTCT)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翁霓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实施热放化疗(RTHTCT)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择取56例我院纳入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2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实验组予行热放化疗治疗,讨论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1)实验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92.86%)高于参照组(71.4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2)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红蛋白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上消化道反应、泌尿系反应等毒副反应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下消化道反应发生率(64.29%、32.14%)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行热放化疗治疗效果确切,且毒副反应相对较低。
        【关键词】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热放化疗

        子宫颈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成为全部女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疾病,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子宫颈癌患者50万例,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安全[1]。我国超过半数子宫颈癌患者在首诊时已经达到局部晚期,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高。对此,本研究就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治疗措施进行分析,讨论热放化疗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纳入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56例,利用奇偶法,其中分为实验组(n=28)与参照组(n=28)。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年龄分布43-68周岁,均值(55.93±12.25)周岁。有Ⅱb分期病案25例、Ⅲa分期病案18例、Ⅲb分期病案9例、Ⅳa分期病案4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年龄、FIGO分期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放疗:应用高能直线加速器治疗机实施放射治疗,共计7野,全盆腔照射量为45Gy,子宫颈肿块、子宫及宫旁组织照射量为50Gy,每日放射治疗1次,每次不超过2Gy,每星期连续治疗5次。化疗:给予患者顺铂,剂量为75mg/m2,1-3d给药,3周为一疗程[2]。实验组予行热放化疗治疗,放化疗治疗方式同参照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实施局部热疗治疗,应用体外高频热疗仪器进行盆腔深部热量,在开始治疗的第2周进行,应用光纤测温仪器对其肿瘤温度进行测量,保持肿瘤局部温度现在41-42摄氏度左右。每周行2次热疗,连续实施8次。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56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以X2检验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血红蛋白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上消化道反应、下消化道反应、泌尿系反应等毒副反应情况,(n%)是其表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结果
2.1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对比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见表1),实验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92.86%)高于参照组(71.4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红蛋白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上消化道反应、下消化道反应、泌尿系反应等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对比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毒副反应情况(见表2),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红蛋白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上消化道反应、泌尿系反应等毒副反应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下消化道反应发生率(64.29%、32.14%)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表2: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红蛋白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上消化道反应、下消化道反应、泌尿系反应等毒副反应情况比较[n(%)]


3讨论
        放化疗是临床中子宫颈癌常见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尤其针对I、Ⅱ期患者而言,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对于部分局部晚期患者,通过放化疗方式治疗效果欠佳,无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保障效果。对此,本研究就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行热放化疗,结果显示,实验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高于参照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红蛋白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上消化道反应、泌尿系反应等毒副反应具有一致性,实验组下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参照组。在常规放化疗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局部热疗,能够有效提升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而改善其放化疗治疗效果。同时,局部热疗应用安全性较高,对患者血液系统及泌尿系统造成的毒副反应相对较少,但患者热疗期间发生下消化道反应的可能性较高,临床中应实施积极预防。
        综合以上结果,热放化疗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莹莹,刘政操,胡睿, 等.热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5):390-392.
[2]董新红.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加腔内近距离治疗联合热疗与常规放化疗序贯腔内近距离治疗的疗效分析[J].健康之友,2019(8):183-184.
作者简介:翁霓,(1987-),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籍贯:浙江宁波,专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