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欢
(灌南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500)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通气BiPAP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既接受常规治疗又接受BiPAP模式的无创通气治疗,记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H值、PaO2均上升,PaCO2水平均下降,但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长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无创通气BiPAP模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创通气;BiPAP模式;慢阻肺急性加重;呼吸衰竭
慢阻肺(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患者有不断加重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1-2]。当COPD发生后,气道变窄,气流受限,气道阻力增大,呼吸功增大,呼吸肌疲劳,无效腔通气增加,每分通气量得不到足够地代偿性增加,而发生相对每分通气量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易引发CO2积累和供氧不足,引发呼吸衰竭或其他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呼吸衰竭是COPD的常见并发症,以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精神症状为主,本研究提出无创通气BiPAP模式,并选取50例COPD并呼衰患者,设置两组对照实验,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5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男29例,女2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25例患者。实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6-80岁,平均(62.13±3.27)岁,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2±2.15)岁。两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抗生素、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为主要内容的常规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和血气变化情况。
在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BiPAP模式。本次使用的呼吸机由美国飞利浦伟康呼吸机公司提供,给患者戴上呼吸机面罩,将氧浓度设置为30%左右,呼吸机吸气初始压力为6-8cmH2O,初始呼气压为4cmH2O,持续通气后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步上调,最终将经皮血氧饱和度控制在至少90%。无创通气期间,必须指导患者排痰,保证气道通畅。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逐步下调氧气流量,减少上机次数和时间,直到完全脱机,观察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和血气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
(1)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的酸碱度(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后动脉血pH值与PaO2上升,PaCO2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2)将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的时间进行统计,时间越短提示治疗越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表示为(x±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H值、PaO2、PaCO2水平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pH值、PaO2、PaCO2相比,实验组pH值、PaO2上升、PaCO2下降更明显,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的比较(±s)
.png)
2.2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长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长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慢阻肺是多基因病,急性加重过程中由于气流进入肺部阻力加大,增加呼吸系统耗能,呼吸肌疲劳,血液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3]。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患者的呼吸作功,扩张上气道是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
常规治疗缓解呼吸肌疲劳的效果不理想,而无创通气BiPAP疗法相对来说优势明显,通过BiPAP无创通气可明显改善肺泡通气量,同时降低呼吸肌做功,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且无需再建立一个人工气道,不会破坏机体原有气道,较有创通气大大减少了气道感染、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接受无创通气BiPAP模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血pH值更接近或达到正常值,上升更多,更有效的改善了动脉血的酸性状况,PaO2上升更显著,PaCO2下降更显著,说明无创通气BiPAP治疗能更能提升动脉血内的氧含量,更迅速地使血液的CO2排出。接受无创通气BiPAP治疗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更迅速,效果明显,因此无创通气BiPAP治疗从动脉血气指标缓解能力和症状改善能力上看均体现了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从总体上讲无创通气BiPAP模式治疗更有效。
综上所述,无创通气BiPAP模式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佳,优势明显,适合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戚永兰.无创通气BiPAP模式在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6):718-719.
[2]刘杨.BiPAP治疗慢阻肺老年患者并发呼吸衰竭对血气水平的影响及并发症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010):1833-1836.
[3]王惠霞.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BiPAP无创通气及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5(1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