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   作者:崔冰冰 李佳 张涛 郑金玲 邢倩 谢爽
[导读] 目的 探究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崔冰冰 李佳  张涛  郑金玲  邢倩 谢爽
        大庆龙南医院163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84例患者均于创伤骨科病房接受治疗,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n=92)及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n=92)开展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经护理后2天、4天及6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护患纠纷。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创伤骨科病房
        创伤骨科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对肌肉系统的生理及病理变化采用物理措施、手术措施和药物措施进行干预的主要方式,创伤骨科可对各种筋骨损伤、皮肉损伤、气血损伤、脏腑损伤等进行治疗,针对四肢创伤、脊柱创伤、关节创伤和盆骨创伤等各种疾病进行诊断[1],由于创伤发生后,患者疼痛极为严重,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程度,降低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还会加剧患者心理负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所以本文就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实验研究的184例患者均于创伤骨科病房接受治疗,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46:46,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8岁和21岁,均值为(39.37±4.69)岁,其中包含髌骨骨折患者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38例,足踝骨骨折患者22例,其余部位骨折患者6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7:45,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9岁和22岁,均值为(39.46±4.71)岁,其中包含髌骨骨折患者2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37例,足踝骨骨折患者23例,其余部位骨折患者8例。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包括治疗方式指导及心理疏导。实验组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疼痛护理小组的准备
        由创伤骨科护理人员成立创伤骨科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创伤骨科疼痛护理方式、疼痛知识、疼痛类型等知识的把握程度,对疼痛评估方式、疼痛评估关键点等内容进行介绍,对药物识别方法、具体护理措施进行介绍,不断提升疼痛护理小组成员护理的专业能力和熟练能力,使其能够依据创伤骨折患者具体病症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化的记录[2]。
        1.2.2疼痛评估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小组成员需要开展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评估,在患者初入医院时,首次疼痛评估必须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时长等,详细进行疼痛记录,并每日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疼痛是否出现好转,并进行疼痛评分的记录,尤其是患者的疼痛时长、疼痛位置及疼痛的严重程度,若是患者的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必须采取疼痛干预措施进行护理,以减轻患者疼痛[3]。
        1.2.3疼痛干预
        在进行疼痛干预过程中,可采用药物镇痛形式或者非药物镇痛形式进行病症干预,镇痛药物选择应以止痛药物为主,若是患者的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可采用止痛药物进行干预,若是患者疼痛评分在4分以下,可以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如,可以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和干燥,以暖色调进行室内设计,为患者准备喜欢的植物或者书籍,以在患者发生疼痛时,能够依照周围环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
        1.2.4疼痛宣教
        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进行疼痛宣教,主要对创伤骨折发生原因、创伤骨折发生后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抑制方式等进行介绍,告知患者疼痛属于常见现象,是短暂的,以此提升患者与疼痛对抗的决心。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经护理后2天、4天及6天的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表进行记录,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越明显。
        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护理方式、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疼痛情况等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以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进行展示。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实验组经护理后2天、4天及6天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2.2 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总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2:
     
        3 讨论
        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骨科创伤患者病症进行干预过程中,可以建立疼痛护理小组,以缓解患者疼痛,通过疼痛指导,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疼痛并勇敢面对疼痛和治疗,提升护理的效果。
        研究表明,实验组经护理后2天、4天及6天的疼痛评分(4.16±0.63)分、(3.19±0.26)分、(2.74±0.1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总满意程度98.91%显著高于对照组88.04%,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降低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红, 杨颖, 唐薇. 基于无痛病房模式的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肝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评价[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1):234-235.
[2]陈丽, 李林, 陈玉红. 紧密型护理管理联合体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 2018, 040(023):2861-2863.
[3]沈以, 黄丽玉, 陈勇, et al. 基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006):425-4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