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彩辉 范会敬 盛华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接诊的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循证护理方式。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相比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血糖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相对更好,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问题的概率相对更低。结论:临床上在对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对于改善患者的血糖状态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循证护理;效果
现阶段,临床上在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泵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手段,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患者控制血糖,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由于胰岛素泵能够最大限度地模仿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因此,临床上也将胰岛素泵称作是“人工胰腺”。虽然胰岛素泵能够有效弥补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缺陷,但是,不同患者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其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上述情况,我院护理人员尝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希望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泵的应用效果,现报告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15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1.8±2.3)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15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42.7±2.4)岁。
1.2方法
本次所有参与研究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胰岛素泵均为MiniMed712型胰岛素泵,胰岛素泵各项参数的设定以患者的血糖水平为基准,所有患者均选择腹部为输注位置,在进行埋针操作的过程中全体遵循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1]。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胰岛素泵工作状态进行检查,辅助患者进行日常血糖监测,发现患者的血糖出现异常,及时寻找原因并予以解决。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循证护理方式,首先,从循证支持的角度来讲,虽然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选择腹部作为输注位置,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若长期使用同一部位进行输注,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脂肪堆积的问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下脂肪萎缩的问题,对此,需要定期引导患者更换输注位置,保证输注质量[2]。其次,正式开始置泵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患者需要掌握胰岛素用量的调节方法以及血糖的监测方法,针对未成年的患者,父母需要辅助其进行血糖监测,调节胰岛素用量。未成年患者父母需要与教师沟通患者的情况,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发现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3]。胰岛素泵每日泵入总量为基础率加三餐前大剂量,用量大小随血糖值进行调整。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多为未成年人,营养需求量增加,根据询证医学,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计算每日摄入总热量。在每日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改每日3餐为每日4餐,增加睡前餐,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出现。调节餐前大剂量的时间为四餐前。置泵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血糖平稳,方便控制胰岛素用量。日常需要教会患者正确的更衣以及洗澡方法,避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感染的情况。此外,置泵过程中以及置泵后也需要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置泵位置通常选择在患者脐周5c m的范围之内,要避免反复使用同一注射部位,结束穿刺后用胶布固定。置泵后要定期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情况,尤其要观察软管是否存在移位的状况,每隔3~5d需要更换一次输注部位以及输注装置,并及时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1.3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其次,对比两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血糖的情况。
最后,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整体更低。两组统计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如表1。
.png)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整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统一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如表2。
.png)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整体更高。统计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如表3。
.png)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在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泵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手段,其主要原理在于持续采用皮下输注的方式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模拟人体胰腺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在此基础上,达到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的治疗目的[5]。
临床上在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临床的角度来讲,由于糖尿病普遍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切实保证治疗效果,合理选择护理方法十分有必要。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护理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而有效保证护理干预的针对性,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使用循证护理方式对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更好地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在患者血糖调节方面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莉莉,张宁.多组分网络干预对1型糖尿病青少年病人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07):1283-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