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   作者:毛亚楠
[导读]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毛亚楠
        柘城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河南商丘 476200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研究目标选择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中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纳入的全部106例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治疗。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按照1:1的比例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根据患者的分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此来为基础开展对不同小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和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选择为预防性护理,在此护理模式下开展组间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为肿瘤患者提供PICC置管治疗时,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人员因素以及导管因素时引发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预防性护理,有效的对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控制,同时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在临床中,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分为恶性以及良性。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疼痛和肿块等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但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因此通常会选择PICC置管术来缓解患者痛苦。但是患者一旦没能接受有效的护理,很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笔者在本文中针对预防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对患者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将筛选时间确定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开展患者筛选时,需要对本次研究的目标以及开展方式进行充分的说明,在取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之后,方可将其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8岁至80岁之间;②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影像学诊断;③患者不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问题;④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或者意识障碍。将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31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33岁至64岁,平均(43.6±2.7)岁;观察组53例患者中男32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34岁至63岁,平均(44.1±2.3)岁。
1.2方法
        在临床上开展为患者提供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分组情况,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为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创口消毒护理、静脉穿刺护理等服务,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开展导管日常维护,并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健康宣教以及抗浮训练等生活护理,以此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3]。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为预防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借助B超的帮助,以此来对患者的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这是由于患者肘正中静脉管径粗,静脉瓣也相对较少,因此该位置置管的难度相对较小,置管成功率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②置管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在PICC置管完成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全面的护理,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患者衣着过紧,以此来避免患者血管受到压迫。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引导患者选择良侧侧卧位,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运动,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需要禁止患者做外伸行动作,以此来避免患者血管受到机械性刺激[4]。如果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疼痛、肿胀等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用应对措施,以此来避免血栓的产生。③血栓护理  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了血栓现象,护理人员可以将患者的腿部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提升静脉回流。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不能对患者的患肢进行随意的按摩,避免出现栓子脱落的问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还可以引导患者做握拳动作,以此来促进血液的循环,改善患者病情。④心理护理  患者在接受PICC治疗时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分享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同时为患者建立起早日康复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PICC凭借其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进而成为了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5],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治疗时承受的痛苦。但是长期使用PICC治疗后,患者会受由于渗透而受到刺激,最终导致皮下血管出现静脉血栓。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来避免静脉血栓影响患者的治疗[6]。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预防性护理之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运用PICC来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选择预防性护理,来对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预防性护理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以此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饶娟.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3):177-179.
[2]贲宗西.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J].名医,2020(02):156.
[3]贾丽平,周峥.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3):54-57.
[4]黄增光.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考察[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2):94-96.
[5]华荣誉,吴红娟,毕丹凤,陈凤,高利琴,梁冠冕,杨方英.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02):162-168.
[6]林婷,宋秀莲,林小琼.彩超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1):118-119+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