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   作者:徐蓉 崔凤仙 陈红梅
[导读]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
        徐蓉 崔凤仙 陈红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中一共选取46位接受手术的该疾病患者,2018年7月是开始时间,2019年7月是截止时间。使用Excel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数的为对照组(23位),双数的为观察组(23位),分别行常规护理、心律失常预防护理。最后用统计学的途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该疾病患者手术后病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心血管病史、手术形式、手术时间,预防干预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充分了解该手术患者病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肺癌;心律失常;护理干预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创伤性,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在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1]。所以在对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从而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2]。因而本次以46位接受手术的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一共选取46位接受手术的该疾病患者,2018年7月是开始时间,2019年7月是截止时间。使用Excel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数的为对照组(23位),双数的为观察组(23位)。(1)观察组中男方有13位,女方有10位;男方与女方的年龄为25-83岁,平均在(54.00±14.50)岁;腺癌患者11位,鳞癌患者8位,腺鳞癌患者4位;心血管病史5位。(2)对照组中男方有12位,女方有11位;男方与女性的年龄为26-83岁,平均在(54.50±14.25)岁;腺癌患者12位,鳞癌患者8位,腺鳞癌患者3位;心血管病史6位。两组临床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术前指导各项检查;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宣传;手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了解心律失常发生危险因素,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 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对23位该疾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心血管病史、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分析,见表格1。

1.2.2 护理方法
        观察组:(1)手术前:手术前2周告知患者禁止吸烟,改善心肺功能;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根据其具体的状况确定最佳的手术治疗方式,比如肺叶切除术;手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肺功能较低的患者,需要控制好基础疾病,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3]。(2)手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止血以及补充血容量。(3)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进行24小时心电持续监护;对患者的切口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对过于疼痛的患者采取药物干预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饮食干预,有效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抵抗力。
1.2.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分组。分组数据输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X2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分界值有意义。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69%),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34.78%),t=4.90,P=0.02,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未保持同质性,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3 讨论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心血管病史、手术形式、手术时间等,对患者手术预后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对该疾病手术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在手术前,需要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内容,并在手术前2周告知患者需要禁止吸烟,改善心肺功能。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4]。在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防止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采用药物干预以及深呼吸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状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心血管病史、手术形式、手术时间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9):81-84.
        [2]何文俊,张仲道,赵思鸿.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3):304-306.
        [3]王传才.手术术式对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26):108-110.
        [4]曲日初,马金玉,姚健,谷爽.不同术式对肺癌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2):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