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芳 何晓艳 苟勇道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应用时间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82例老年患者,将患者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41例实验组(时间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最终对比结果显示,实现组患者护理后各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时间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与生存质量。
关键词:时间护理;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老年患者是医院内部救治与护理的重要群体,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且常伴发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疾病,所以老年患者的病情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需要在治疗老年患者时,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时间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身体自然反应,以时间为主线,落实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本文主要以我院收录的8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时间护理在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价值,从而为老年患者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样本均为我院2019年内收录的82例老年患者,在收录患者资料数据时,排除样本资料残缺、精神病史、中途退出、沟通障碍、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据。将82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41例对照组(男/女:23/18、平均年龄:70.68±11.23岁)、41例实验组(男/女:24/17、平均年龄:70.71±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医学实验的对比需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告知等护理方案,实验组落实时间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对实验组的护理模式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1.2.1病情监护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在7:30、12:30、19:30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如果患者的体温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告知主治医师。除此之外,需要每日在10:00、12:00测量患者的血压值,晚上9:00-2:00以及清晨的6:30-10:30观测患者的心率,避免血压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出现,如遇异常情况,告知主治医生进行经济处理。
1.2.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对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调护,具体应该统计患者肠胃排空食物的时间以及营养吸收时间,在其基础上,对膳食进行合理的搭配,具体应该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为主,平时秉承着“少食多餐”的原则[2]。
1.2.3生活护理
老年患者一般在早上6点左右起床,这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指导患者的进行洗漱,在这一期间应该对患者进行看护,避免坠床、摔倒的情况出现,而在9点时,患者需要上床休息,为了确保患者的睡眠质量,应该减少探视次数,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为了使患者尽快进入到睡眠状态,可以在睡前对患者进行泡脚。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采用SF-36评分量表,表中维度评分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分值为100分,分值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成正比,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3处理本文资料数据,生存质量指标在临床上以计量资料表示,开展t检验,结果以±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性以P值进行判定,P<0.05证明组间存在差异。
2.结果
实验组各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更优(P<0.05),数据详情见表1。
3.讨论
护理水平与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当前需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患者作为重心,应用时间护理理论,密切观测患者的病情,具体可以依据时间线落实病情监护、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水平。
本文开展常规护理与时间护理的对比研究实验,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时间护理的实验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更优,表明时间护理对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将时间护理应用在老年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整体生活水平,使患者尽快恢复到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曹振华.时间护理对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19,49(11):30-32.
[2]徐玲.时间护理对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1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