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黎婷婷 许鹏
[导读] 分析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100例早产孕妇作为观察组

        黎婷婷 许鹏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404000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100例早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100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是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是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从而降低临床早产率。
        【关键词】: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
        
        早产是指妊娠周期满28周但在孕37周前分娩的一种妊娠结局,早产儿相比于足月新生儿来说,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且早产儿未来体格与智力发育存在较多的问题[1]。目前我国新生儿死亡中约有80%与早产有关,早产儿的死亡率是足月新生儿的10倍以上[2]。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从而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临床早产的发生率,对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也有重要影响[3]。因此文章选取了2019年5月-2020年5月100例早产孕妇和100例足月妊娠孕妇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100例早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年龄为20~36岁,平均为(29.5±5.3);孕周为29~36周,平均为(32.5±2.0)周。并选取同时间段100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19~37岁,平均为(30.1±5.6)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为(38.3±1.0)周。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孕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
        两组在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2.2两组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
        观察组在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是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早产是一种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儿的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远高于足月新生儿,因此进一步分析早产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早产率具有重要意义[4]。文章选取了早产孕妇与足月妊娠孕妇的一般资料与临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发现两组在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年龄与孕产次与早产无明显相关性,但也有可能是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较少所产生的偏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观察;观察组在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次数过多可能导致宫颈组织损伤,破坏宫颈完整性,而胎儿的持续生长压迫宫颈导致宫颈关闭不全,最终由于张力过大导致胎膜破裂发生早产的情况;宫内感染的发生可导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产妇血清CRP、il-8、TNF-α等指标持续升高,导致宫内环境改变,促使早产的情况发生;妊高症是早产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可引起心力衰竭、胎盘早剥等并发症,且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不断加重,若不尽早干预可引起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5];胎膜早破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胎盘从子宫壁脱离的情况,胎盘早剥发生之后会引起大出血的问题,因此在胎盘早剥发生之后需要尽早终止妊娠,预防子宫大出血的情况发生;同时合并宫内感染的孕妇更容易发生胎盘早剥,这主要是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子宫导致宫缩强度增加,引起早产的结局。本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是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由此可见引发孕妇早产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据早产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对于宫内感染的患者需要尽早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避免感染程度的加重;妊高症孕妇需要加强孕期管理,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多次人工流产史、宫内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是造成孕妇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从而降低临床早产率。
        
        参考文献
        [1]王静.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8):68,70.
        [2]黄英,陈平,贾利红.100例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分析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9,10(2):20-23.
        [3]周文,钱疆梅.妇产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及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3):128,130.
        [4]何丽芸,杜莉,金辉, 等.上海市早产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6):706-711.
        [5]孙晓红.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的研究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7):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