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王亚松 通讯作者:段学昆 杜典轲
[导读] 探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使用CT与磁共振技术的临床价值。
        王亚松 通讯作者:段学昆 杜典轲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探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使用CT与磁共振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计72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两种技术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36例患者,另一组是观察组有36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临床诊断,但诊断方法不同,分别是CT检测、磁共振检测,使用不同诊断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记检测数据,主要包括:股骨痛坏死检出率、股骨头坏死分期情况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为(83.33%)相对于对照组(58.33)较高,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Ⅰ期、Ⅱ期患者的数量相对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Ⅲ期、Ⅳ期患者的数量相对于对照组较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高于CT的检出率,同时磁共振技术还能够对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磁共振;应用价值
        引言:在临床骨关节疾病中,股骨头坏死较为常见,其主要是骨内血管受压后,供血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骨组织缺血症状,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一旦患有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然而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股骨头坏死与其他骨病无明显的差异,为了提高诊断效果,本院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部分患者进行分组,并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对比,以此探析具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报道内容用以下方式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36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32-74岁,中位年龄为(45.38±3.12)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2方法
        使用CT进行对照组患者的检测,选择SIEMENS SOMATOM Force 96排螺旋CT作为主要检测仪器,检测时指导患者行正确的体位,以仰卧位为主,同时合理的设定扫描仪的层距和层厚,均以3mm为主,之后对病灶位置加层扫描。
        使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观察组患者的检测,检测时使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扫描仪,同样需要调整患者的体位,以仰卧位为主,之后进行体位圈的选取,并设定其层厚,具体以3mm至5mm为主,并将2mm作为层距,之后对患者病灶位置的横截面进行扫描,设定自旋回波序列,以T1W1为主,并将T2W1设定为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检查后,对不同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分期情况,之后将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期情况如下:患者接受CT、磁共振以及X线检测后结果均显示异常为Ⅰ期;患者接受CT、磁共振以及X线检测后结果均显示异常但对股骨头形态的异常情况无法确定为Ⅱ期;患者接受CT、磁共振检测均表现出异常,但使用X线检测时股骨头有轻微异常为Ⅲ期;患者仅接受X线检测就能发现异常为Ⅳ期。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重要数据是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故使用计算机录入所有资料并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使用n(%)和(x±s)进行描述,比较时分别使用X2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出率
        观察组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后,有30例患者检出结果为阳性、6例为阴性,阳性检出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接受CT安检查后,有21例患者检出结果为阳性、15例为阴性,阳性检出率为(58.33%);两组数据相比,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较低,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分级情况
        观察组检出的阳性患者中,其股骨头坏死可分为4期,分别是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每期中分别有患者14例、3例、7例、6例;对照组检出阳性患者,同样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每期中分别有患者15例、6例、0例、0例。两组相比,Ⅰ期、Ⅱ期患者的数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Ⅳ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股骨头坏死较为常见,大腿近侧、髋关节有明显的持续性疼痛和静息性疼痛,这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一旦患有该病,患者的生活工作均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患者的股骨头结构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同时增加了关节炎的发生率,对患者关节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X线、CT、磁共振是临床中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以上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1]。就X线而言,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进行诊断,能够对股骨头坏死部位的塌陷情况进行明确。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使用CT检测,能够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皮质下骨折的情况、关节面有关断裂等,该检测方法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的特点。就磁共振而言,其就有明显的优点,就是能够对股骨头坏死的病灶部位进行早期检测[2]。据本研究数据表明,使用磁共振检测的观察组和CT检测的对照组相比,两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3.33%)、(58.33);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分期中前两期两组没有较大的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Ⅳ期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CT检测股骨头坏死的准确率相对较低,磁共振在患者分级中准确性更高。
        综上所述,将磁共振技术应用到股骨头坏死的检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和分级的准确性,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华.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作出比较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3):183-184.
[2]黄月中,李胜军,魏庆兰.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对比[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3):493-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