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7期   作者:张红鹰
[导读] 探讨优化肺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疗效
        张红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肺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慢阻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将优化肺康复训练实施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肺部功能指标(FEV1、FEV1/FVC)作为判断疗效。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实施优化肺康复训练,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稳定期的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功能;优化肺康复训练;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明显的气流阻塞状况,属于一种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病症,如果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有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或肺心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1]。这种病症多发于老年人中,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气短、咳嗽以及喘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研究发现,肺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帮助,其能使肺部功能提升,延长再次入院的时间,很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本研究,进行了优化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以期为慢阻肺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进行治疗的患者(慢阻肺)80例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优化肺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及预防感染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实验,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数据库,经检验符合本次实验要求患者选择随机分组法记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0。
        实验组内患者年龄区间值为64~82(72.6±5.1)岁,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19:21);对照组内患者的年龄区间值为62~83(73.1±4.8)岁,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17:23)。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病情符合WHO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进入疾病稳定期;患者入组前三个月病情基本控制在理想水平;患者对治疗操作有良好依从性,能够接受本次实验。
    排除标准:排除缺乏正常认知功能或器质性病情严重的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排除具有过敏史或用药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体征进行监测,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实施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化肺康复训练:①排痰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排痰,如患者常年卧床或咳嗽无力需要为患者进行翻身排痰,餐后每2小时为患者排痰一次。每日三次。叮嘱患者每日需要适量的饮水。②呼吸训练: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同时,适当的锻炼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患者在进行呼吸护理时,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较为简单的运动方式,例如快走或太极拳等,要求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以有氧呼吸的形式进行正常的有氧匀速呼吸。③康复训练方案: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选择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患者进行训练,患者保持坐位,并且背靠在椅子上,将训练器垂直放于患者眼同高位置,在对患者进行吸气训练时,要求患者将呼吸训练器咬住咬嘴,进行均匀吸气,使附子逐渐升起来,并尽可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不断重复吸气和吐气的操作来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在开始训练的第1周,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随后可以在家人的协助下完成训练,并且在训练完成以及训练期间需要录制小视频,通过微信或QQ的方式传递给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利用肺部功能指标(FEV1、FEV1/FVC)判断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由双人录入Excel表格,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慢阻肺的临床特征为患者呼吸功能提升,影响患者的机体损耗,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以及隔肌劳损等情况。患者的肺动脉血管压力上升,患者会出现痉挛引发肺动脉高压,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为患者进行慢阻肺疾病的发病频率改善,同时使肺部功能得到提升[2-3]。
        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时,目前临床上主要选择呼吸肌训练和心理行为干预等多项内容,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对患者的吸气肌肉进行训练,在患者呼气时配合缩唇呼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并且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耐受性。同时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应用和携带过程中操作简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很容易掌握,对于患者的机体功能改善来说有积极意义。从机制上进行分析,发现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能够对患者多方位的呼吸机进行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机功能,并且三球是呼吸机训练器,能够大大提升患者肌肉的摄影能力和氧气利用能力,使患者能够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快速排出患者有氧运动,时间的延长则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实施优化肺康复训练,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稳定期的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苏琳珠.中医肺康复训练结合情志护理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6):160-163.
[2]栾哲宇,李小娟.补肺益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型)研究进展[J/OL].辽宁中医杂志:1-10
[3]樊长征,苗青,樊茂蓉,廖星,张琼,范艺龄,马秋晓,曹庆,王宁,郝娅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临床实践指南[J/OL].中国中药杂志:1-18
[4]林照权,李昌炳,龚年金.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证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8):186-188.
[5]赵栋梁,黄艳,李风雷,焦莉,何延忠,蒋艳丽,周淼.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J].中医研究,2020,33(08):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