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蕾
河北武安第一人民医院 河北武安 056300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急救护理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时间确定是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对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102例进行临床分析,平均划分为两组,即采取基础护理的普通组和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的标准组,了解患者抢救情况。结果:标准组在抢救平均时间与患者抢救平均时间数值上均好于普通组,p<0.05;标准组专业技能分数(93.40±2.45)、护理成效分数(95.62±3.07)、工作态度分数(97.77±2.48)、护理操作流畅性分数(96.04±3.42),各项数值均大于普通组,普通组患者专业技能分数(86.39±3.33)、护理成效分数(89.04±1.26)、工作态度分数(88.38±2.46)、护理操作流畅性分数(85.72±2.22),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方式取得一定效果,可显著减少患者抢救平均时间和住院平均时间,获取良好的临床满意度评价,可以在医学上大力推广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
【关键词】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 抢救 临床分析
急诊主要是紧急状态下的一项抢救和救治措施,专业管理急诊的科室被设置成急诊科,即医院内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场所。通常而言危重症患者具备生命体征难以稳定且病情变动迅速的患者,分析明确在实际抢救期间给予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操作【1】,可以增强工作整体质量,还可以有效增加临床护理满意效果,所以对102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探索标准化急救护理的效用和价值,以下是实际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某时间段我院接收的急诊危重症102例患者,划分为普通组与标准组,对普通组的51例患者加以基础护理,对标准组的51例患者加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所有患者都达到疾病诊断条件。普通组包含30例男性与21例女性,最小年龄是25岁、最大年龄是68岁,年龄平均数值(48.16±10.02)岁,其中9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心脑血管疾病与25例外伤疾病;标准组包含25例男性与26例女性,最小年龄是27岁、最大年龄是71岁,年龄平均数值(22.14±8.88)岁,其中16例呼吸系统疾病、20例心脑血管疾病与15例外伤疾病.经过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信息无统计学差异,(p>0.05),签订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在普通组的护理操作上,在患者走进医院之后,安排患者参与身体情况检查,评估患者现有病情,必要情况下配合一定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在标准组的护理操作上,包含几点:其一,迅速分诊。在患者运送到医院后,通过临床护理工作者迅速分诊,保障患者实效性的被治疗,包含吸氧以及补液操作。并且针对外伤患者,立即进行止血与包扎,准备好氧气与抢救车等基础仪器设备,结合患者病情,引进AOAPOE公式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划分急重类型与危急类型,前者以严重创伤和严重昏迷为主进行划分;后者以大出血与心律失常为主进行划分【2】;其二,快速转运。在转运患者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初步对病情评估,同时结合患者信息传输给抢救室,由此抢救室工作者进行准备工作;其三,急救操作。立足于规范性进行标准化急救护理,确定工作流程,时刻监督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瞳孔大小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把病情反馈给医师,配合医生落实临床抢救操作;其四,护理交接。临床抢救完成后,将患者安排在对应病房中,和手术护理工作者进行工作交接,细致明确用药事项与患者病情,提高标准化急救护理效果【3】。
1.3观察指标
记录抢救情况,包含抢救平均时间和住院平均时间。统计患者对临床抢救工作进行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信息,涉及专业技能、护理成效、工作态度和护理操作流畅性等方面,总分记作100分,分数和满意度之间呈正比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统计抢救情况
标准组在抢救平均时间与患者抢救平均时间数值上均好于普通组,p<0.05,如表1.
2.2 临床满意分数情况
标准组专业技能分数(93.40±2.45)、护理成效分数(95.62±3.07)、工作态度分数(97.77±2.48)、护理操作流畅性分数(96.04±3.42),各项数值均大于普通组,普通组患者专业技能分数(86.39±3.33)、护理成效分数(89.04±1.26)、工作态度分数(88.38±2.46)、护理操作流畅性分数(85.72±2.22),p<0.05.
3.讨论
针对临床医学上的危重症患者而言,抢救不只是强调有效性,还要强调实效性,若抢救环节,势必会延长抢救时间,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急救护理过程中,基础护理模式会受到诸多因素干扰,包含目的分散化或者尚未统一护理环节等,制约抢救效果。标准化急救护理方式的运用,确切划分护理工作者实际工作,合理分配急救护理流程,保障护理操作更加具备程序化,确保急救护理工作科学进展,由此获取理想的护理效果。通过标准化急救护理方式,确定护理工作者自身责任,结合标准化条件进行多项工作,控制护患纠纷事件产生,提高患者对抢救依从性和满意度。本次临床分析中标准组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较短,且满意度评分数值高,表明标准化急救护理理念是可行与安全的,可以在医学领域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秀华, 于秀霞.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对高职高专《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的启示[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10期, 376页, 2020.
[2]万青.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J].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8, 12(7):248-249.
[3]王丽霞.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v.5;No.230(1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