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18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出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30例老年患者,根据他们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给予不同的护理,对比患者心理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平均改善率55.4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的内科住院患者采取心理上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恢复速度。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护理策略
现在的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受压力也在增大,随着人类生活节奏快,心理问题已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了,在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本身疾病就比较严重痛苦,而且病程还比较长,对家庭的负担也比较重,经济压力也比较大,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且老年患者会因为较长的病程和不明显的治疗效果产生危机感,而不愿意配合治疗,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不好的治疗效果又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为了让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所提高,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护理。此次研究选取了130例有着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130例老年患者中,男73例,女58例,其中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患者有32例,年龄在70~79岁的患者67例,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31例。大多数老年患者在心血管方面、呼吸方面和血糖上都有一些疾病,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患有多种疾病的。
1.2方法
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心理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策略,以下便是具体方法。
1.2.1焦虑的特征与护理策略
住院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焦虑,其中老年患者焦虑程度最严重。由于入院时不知病情的情况和能否治愈,尤其是长时间得不到确诊结果的患者,会担心给家庭带来负担而焦虑,而且很多患者都急于求成,想要快速出院,这些都会导致焦虑,食欲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对此,护士应该主动向患者介绍诊断流程和病房制度,帮他们介绍病友,协助他们成为朋友,鼓励患者其他病人接触,让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减少焦虑。还要细心地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让他们出现不良情绪时,要进行开导,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治疗的配合度。晚上要尽量保持安静,照顾年长患者的睡眠习惯[1]。
1.2.2孤独的特征与护理策略
通常老年患者的适应力不如年轻患者,而且他们普遍住院时间较长,亲人陪伴较少,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老年患者不愿意医务人员交流,但是一不如意时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尊心受到打击,再加上老年患者的各种器官都在衰退,力不从心的感觉便产生了。对此医护人员应该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对其进行治疗或护理时要叫尊称,不可直呼床号。而且老年患者的记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听力和视力也都不好,护士应该更加耐心,细心地照顾。对于那些没有不和子女陪伴的老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尊重[2]。
1.2.3恐惧的特征与护理策略
很多老年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并发症多,治疗难,还易反复,因此多表现为悲观,胆怯,不愿意与人交流,也不希望有人探视。对此应该时刻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减少患者的恐惧。还要给予患者心理上抚慰,帮助他们减少恐惧。向他们介绍病情和其演变过程,做好思想准备,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通过诱导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有更好的心态去战胜病魔。同时还要联系家属,告知他们患者的病情,让他们共同关心患者[3]。
1.2.4情绪不定的特征与护理策略
这种情绪常表现在脾气暴躁的中老年患者身上,患者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易被他人激怒,且性格怪癖,不合群,十分挑剔,同时格外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稍有一点不适,便要随意地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性地与其交谈,换位思考,以患者的身份去感受其心声,要注意交流时的方法,小心谨慎,给予患者更多的尊重和耐心,将患者视为亲人,要多思考患者的感受。对于脾气暴躁的人,要学会忍让,利用所了解的专业性知识,采用批评式交谈,对患者讲述心理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多对患者进行开导,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患者改变态度[4]。
1.2.5多疑的特征与护理策略
一些患者会有些固执多疑,喜欢胡乱猜测病情,对一切事物都比较敏感,有时看到其他病人抢救的过程,听到相关的消息也会想到自己,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对此护士应该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让患者能够正视疾病,坚定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增加锻炼,早日康复。
1.2.6依赖性的特征与护理策略
很多患者在得病后都会比较依赖家人和药物,尽管有些药物可能没有治疗效果,但是他们总感觉吃了之后病情就会好转。有时他们也会抗拒一些药物,惧怕长期服用,不对疾病抱有治愈的希望,态度极其消极。这样消极的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抵抗力,让患者不易康复[5]。对此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例如散步,下棋,广场舞等,让患者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并可以给患者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减少他们对家属的依赖,还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老年人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均不同于年轻患者,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加强监护,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应该与患者多加交流,鼓励他们,要及时告知他们病情好转的消息,并给予祝贺,让他们有信心去战胜病魔。
1.3评估标准
根据调查表对老年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评估,每个患者可能有多种心理问题,根据各心理问题护理前后的改善率来评估心理护理的作用。
1.4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前后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后,老年患者的各种心理状况都得到了缓解,平均改善率为55.44%,具体情况的改善率见表1,
.png)
3 讨论
在相同的背景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老年人心理状况也是不同的,根据以往的研究显示,女性的幸福感会较男性的低,抑郁水平会高于男性的老年人。这些研究时要排除尽量,避免性别比例差异过大影响结果。但因本次研究是护理前后进行对比,不存在这个问题。
心理护理最主要的是对老人自身观念的培养。患者在住院的时候,护士应该定期性地举办健康教育,并且有目的性地讲解疾病最基础的知识,帮助老年人认识到疾病的危害。鼓励老人多多用脑,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不仅能促进智力的提高,又可以让老人学会照顾自己,自我养生的能力。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在病人出院时,可以发现他们有明显的变化。进行了心理护理后,病人对疾病知识和用药知识能有更好的掌握。同时,老人的心理健康也离不开各方面的关注,例如在老人出院后的治疗,大部分需要通过社会上或家庭内部的帮助。大部分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当病人出院一年内,经常性参加社区活动的或培养了一个兴趣的老年人,例如广场舞,下象棋,二胡,唢呐,买菜等等,这类的病人的并发率都显著比对照组的病人低。总而言之,做好护理工作不仅需要严格遵守护理程序,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用爱心去面对不易的工作,把控好每一步,给患者提供一个最优质的服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田镇豪.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住院患者信息焦虑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