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河北武安第一人民医院 河北武安 056300
【摘要】目的:评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6月-2020年2月对我院诊治的严重创伤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基于护理模式差异分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衔接组(n=60)和一般急救护理的对比组(n=60),分析护理手段在临床应用取得的效果和价值。结果:衔接组患者抢救平均时间(20.04±10.01)min、有效治疗时间(38.15±16.80)min,两项数值均小于对比组,p<0.05;衔接组患者抢救成功54例、占比90.0%,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抢救成功50例、占比83.3%;衔接组并发症出现2例、占比3.3%,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并发症出现10例,占比16.7%,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抢救时间与有效治疗时间,取得较高抢救成功率,控制并发症出现,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身体。
【关键词】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最近几年,我国人们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也在如火如荼的进展着,引出意外事件时常出现特别是交通事故造成创伤患者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严重创伤的患者表现出危重和病情变化迅速的特征,应该被及时抢救,不然会制约到预后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失去生命的威胁。基于此迅速高效的护理模式应用是十分必要的【1】,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为新型的理念,为了评估其在护理应用的价值,对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分析与研究,获取下列信息。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6月-2020年2月阶段内我院治疗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加以医学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模式治疗两组人员。其中衔接组男性36例 、女性24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5岁,数值平均(42.18±4.47)岁;对比组男性20例 、女性4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8岁,数值平均(45.30±5.53)岁.入选依据:存在严重创伤疾病的患者与愿意参与医学研究的患者;排除依据: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与不配合医学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不表现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条件。
1.2方法
给予对比组患者实施基础急救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之后安排患者进行基础检查,按照医生叮嘱对症治疗,和科室人员取得联系,明确患者病情,开展病情会诊。
给予衔接组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包含几点:其一,组织管理。组建急救护理团队,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参与工作,准备救护车与对应物品,组织团队成员参与急诊护理知识技能培训,保障救护车上准备足够的器械设备和抢救物品,定期检查【2】;其二,信息管理。在急救电话接听的同时汇报给上级单位进行调度,立即安排抢救车辆与工作者赶到现场,与120指挥中心联系,动态追踪救护车,及时给急诊科传递患者病情。在运送患者结束后,急诊个工作者接诊开展抢救工作,减少急救时间;其三,入院之前救护。出诊工作者评估患者基本病情,急救中心接收患者创设静脉通道,按照医生的叮嘱进行补液操作,排除患者自身口腔内存有的异物,使得患者呼吸道足够通常,必要情况下进行吸氧处理;其四,医院内救护。确切分工急救工作者,包含联络工作小组、气道监督小组、循环支持小组和生命检测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发挥自身职责,保障急救工作顺利开展。针对需要转诊急救患者,启动绿色通道,减小患者等待具体时间。转诊之前把信息反馈到接诊室内,传输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和急救方式,危重患者尽可能转到EICU病房中,便于患者接受更好的急救操作。转运过程中保障器械与物品使用的安全性,以免加重患者病情,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情况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3】。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抢救平均时间与有效治疗时间,记录抢救成功情况和并发症出现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统计患者抢救情况
衔接组患者抢救平均时间(20.04±10.01)min、有效治疗时间(38.15±16.80)min,两项数值均小于对比组,p<0.05,如表1.
.png)
p p<0.05 p<0.05
2.2 分析患者抢救成功与并发症出现情况
衔接组患者抢救成功54例、占比90.0%,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抢救成功50例、占比83.3%;衔接组并发症出现2例、占比3.3%,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并发症出现10例,占比16.7%,p<0.05,如表2.
.png)
3.讨论
创伤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表现出组织器官与功能障碍或者皮肤黏膜等情况,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进展比较迅速,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融合急诊手术、入院之前与入院内救治多项流程,存在分工明确与无缝衔接的优势,本次分析中衔接组人员抢救成功效果好于对比组,且并发症出现率比较小,p<0.05,需要在医学上大力推广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带动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冉, 崔萍, 王艳. 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9, 025(002):175-177.
[2]于娜, 黄雨峰, 苏东梅.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用于在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73):128-129.
[3]校爱芳, 李雨凤, 马霞,等.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救护一体化模式的救治时间及有效性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8):3067-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