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婧
安徽马鞍山市中医院南院 243000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函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内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内科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内科护理干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应用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又称为脑溢血,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病变破裂出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全面、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内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并且采取随机函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55.29±4.18)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平均(55.32±4.2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功能性护理,遵医嘱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情况,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则对患者实施内科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易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安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出血初期不宜立即给予降压药物,颅内压超过2kPa时要通过医师进行降压处理,因为颅内压一旦超过2.9kPa极易形成脑疝,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3)饮食护理:患者处于急性期饮食方面可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营养;患者饮食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逐渐由流食、半流食向普通食物过渡;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持续关注大便情况,避免发生便秘。(4)安全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床头抬高30度,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加强安全护理。(5)康复护理:目前主张在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即可按照康复训练流程进行康复训练。(6)环境护理:每日按时清洁病房卫生,为患者提供生活常用品,比如:水杯和纸巾等。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整病房温、湿度。每日按时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强化空气消毒力度,定期用含氯消毒液对地板和物体表面进行擦拭。(7)积极与患者沟通,正向引导患者诉出心中的情绪。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关心患者,了解患者心理需求。为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促使其身体放松。指导患者采取深呼吸或者看电视等方式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为患者介绍预后较好的高血压脑出血案例,使其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效果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护理之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效果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居民饮食结构向高热量、高油脂转化,高血压脑出血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高血压患者群体亦有向年轻化转变的趋势。高血压患者身心威胁来自于因为血压不稳定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其中脑出血无论发病率或者威胁性均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男性患者发病比例相对较高。近年来高血压逐渐呈现出成为流行病的趋势,且侵袭对象也开始年轻化,虽然医疗技术的进步极大程度提升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后遗症却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高血压脑出血抢救后最为常见的后遗症,直接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甚至磨灭生活自理能力,导致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是此类患者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导致出现非损伤性脑出血的各种因素当中高血压占据的比例达到60%,临床典型症状为骤然性头痛、呕吐、眩晕、肢体、意识障碍等,也称为半身不遂,是其中一侧的上肢、下肢、脸部肌肉以及舌部肌肉等存在运动障碍,程度较轻的患者还能够保持一定的活动,但行走时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感,只能用没有瘫痪的那一侧来带动身体的滑行,而病情发展严重的则需要长期卧倒在床,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诱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主要原因在归纳后整理如下:1)由于脑出血手术治疗之后导致脑部神经受到损害,脑部神经之间、脑部神经与外部神经之间的正常联系被破坏;2)肌肉自身的肌力等级明显下降导致患者处于肌无力状态,生活难以自理,肌肉的肌力等级下降也是当前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后的重要原因,比例超过50%。
护理人员实施内科护理过程中,还通过为患者提供倾诉渠道、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和指导患者家属加大对患者的支持和理解等手段,充分地增强了患者对于护理的依从性和认可,能够充分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护理人员为了能够更好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特地为其制定了一些以打太极、散步和健美操等有氧运动为主的健康锻炼方案,通过改善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和增加患者身体免疫力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调节,达到降低患者脑出血再出血率的目的。另外,内科护理通过为患者制定健康食谱等方式,使患者在返家后由于无人监管而出现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得以纠正,从而避免了患者的血压因不良习惯所导致的再次升高,有效地减轻了患者颅内血管所承受的压力,并以此来降低患者复发高血压的可能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考虑采取内科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极大程度提升康复质量,帮助睡眠,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星文,付敏.内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及功能障碍的影响评估[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2):1728-1730.
[2]王晓容.内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8):1125-1126.
[3]林丽君.内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2):192-194.
[4]魏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障碍、睡眠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07):825-827.
[5]李舜,苏小妹,李莉,杨丽霞,蔡春调.内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09):127-128.